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唐三彩瓷器鉴定(唐三彩瓷器值多少钱)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0-15 20:10:12 206 0

真品唐三彩的釉光与仿品有什么不同?唐三彩该如何保养?

引言:唐三彩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有一些人想着谋取暴利,总是会制造一些高仿品出卖给不懂的人。这就需要小伙伴们擦亮眼睛,多学一些关于分辨唐三彩的知识,那么真品唐三彩与高仿有什么不同呢?又该如何保养唐三彩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真品唐三彩的釉光与仿品的区别

真品的上釉方法,多采取点、淋、刷,不注重满釉,有些部位甚至有意露胎,主要讲究自然流淌的艺术效果,而仿品多采取喷釉的上釉方法,釉色比较均匀,但是缺少了流畅自然的潇洒感。大多数真品唐三彩经过久远的年代后都会呈现出蛤蜊光,这是千年风月留在上面的影子,蛤蜊光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都能够呈现出五颜六色,是许多仿品无法做出来的效果。真正的蛤蜊光用相机可以拍摄到,而仿品的釉面则拍摄不到,所以想要鉴定唐三彩的真假,有没有蛤蜊光是非常过硬的标准。

二、唐三彩的保养方法

对于胚胎和釉面比较坚硬和牢固的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蒸馏水浸泡法,第二种是指纸浆糊法。蒸馏水浸泡除盐法非常简单,只要将器物放在蒸馏水浸泡,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浸泡,3~4次后取出来晾干就可以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表面加保护层进行保护。第二种方法就是将纸切碎了之后用去离子水浸泡,最好每天更换一次,将纸浆糊在去除盐类的器物,两天换一次纸浆,三次后即可。对于釉胚不好且疏松的这一类唐三彩,不易采取用水洗刷,可以采取减压渗透加固法,将唐三彩放在真空干燥器中进行渗透加固。要注意加固剂的配比与配方要根据产品的颗粒的粗细,疏松程度和陶胚的薄厚来配制。

真品的唐三彩会发出通体的宝光,如梦如幻,恍惚不定呈现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而高仿产品只会对这梦幻之光感到无奈。

唐三彩的鉴别方法

唐三彩是对我国唐代低温烧制的多彩釉陶器的统称,之所以称呼它为唐三彩,是因为它创烧并盛行于唐代,被上至王宫贵族,下到平明百姓用作陪葬的冥器,它有绿、黄、白三种基本颜色,因此被称为“三彩”。下面来说说唐三彩的鉴别方法。

唐三彩简介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鉴别方法

一、看胎质。从出土情况看,河南洛阳巩县窑三彩真品多为白色陶胎,胎质较细腻、疏松、白中泛红,属藕粉胎。另一种胎质坚硬,白中泛青,听之声音清亮,属钢胎。

用放大镜观察真品瓷器,伤残处可看到,胎质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沙粒,如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呈现中度粉红状。如用毛刷清洗脏土后,真品露胎部分会出现很多沙质小坑。仿品胎质细腻洁白或者发灰,硬度大,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同时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和硫酸的气味。

二、看造型。古代工匠往往是长期从事陶瓷制作的,他们技艺娴熟,随心所欲,所制器物古朴生动,有粗糙厚薄不均的感觉。仿品则在造型、大小尺寸上颇为相似,但器型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上欠谐调,马、骆驼、俑等器物底部四周有刀削痕迹,显得过于规整,给人一种刻意造作的感觉,器物的内部过于洁白,没有锈斑和自然尘旧土层现象。

三、看釉色。收藏家普遍鉴别真伪的依据是认为真品无论刷釉或者点釉,流淌自然,色彩较为光亮莹润,釉面有一种柔和的光泽,俗称“宝光”,有部分釉面出现白色银片,用水洗过后会出现鲜艳的光泽,干燥后会马上露出白色银片。

仿品釉面光彩夺目,有刺眼感,在日光灯下斜看仿品釉面时会呈现紫色、金黄色、鲜绿色三种颜色,釉面上的白色银片洗后很少出现银片,这是因为硫酸腐蚀过后才会出现的反应。怎样鉴定唐三彩,用此种方法最为直观。

四、看纹片。真品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一种无色的细碎纹片,大片基本均匀,纹片四周轻微有上翘感,纹线多数是由左向右发展,纹线短中交错。仿品纹片较大,没有上翘感,纹线多从上往下发展,纹线长而直。

五、闻气味。真品的气味近似土腥气,放入水中一尺内便可闻出,我们称它为葬气,真品在经过几百或者上千年缓慢的水土和尸体浸蚀,这种气味会被器物的胎质所吸收。

仿品经水后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味,是烧窑时的煤烟气。近年来有几家仿制高手为达到葬气的效果,曾采用农药六六粉水浸蚀陶胎,以求达到葬气效果。

六、看土锈。真品的表面及内部经过几百年水土的浸蚀后,三彩器物内部露胎处,会出现很多针尖大的铁红色斑点,整齐有序。

以上就是有关唐三彩如何鉴别的相关内容介绍了,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了,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唐三彩瓷器鉴定(唐三彩瓷器值多少钱) 第1张

如何辨别唐三彩?

唐三彩(唐代陶器)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释义

唐三彩,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一般而言,除了胎体的白地之外,铅黄、绿、青三彩最为普遍,在三彩的调配技法上,也最富艺术的韵味。唐三彩的器皿较少,而小马、小家畜、小家禽数量较多,均具丰美的艺术意匠,尤以各种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头,最具艺术价值。三彩器正表现出唐代各种实际生活所应用的器物,而在这些器物中,却把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很完备的呈现出来,由此获知殉葬的明器与其他器物的形制与数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阶,以及门第的大小而定。例如唐礼明器之制,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挺马偶人高一尺。其他音乐队、童仆之属、威仪服玩,亦各视其生前之品秩而定之。初唐之末期,始兴厚葬之风,其后自盛唐至中、晚唐,厚葬之风益甚,舁明器而行街衢,陈墓所,奏歌舞音乐,张帷幕,设盘??,以造花、人形、饮食施路人,殆如祭祀。因为唐代讲究以三彩明器作为陪葬品,所以,从清末建筑河南汴洛铁路以来,在洛阳北郊邙山等地之唐墓中,先后发掘为数颇多之三彩器与俑像。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乃引起日本、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以上引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唐三彩》。唐三彩制作最盛之时为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公元七一三?七六六年)。其艺术成就是震古铄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是由一个健全强明的朝代所启毓而成,同时,它也具体而活跃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强明的时代精神。

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传流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日本和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

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

如何辨别

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招。究其原因,一方面它们在胎、釉、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洛阳唐三彩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唐三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由于唐三彩来源的逐渐枯竭和市场价值的攀升,于是出现了许多赝品。至于唐三彩赝品何时开始出现,一般认为是民国时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曾经征集到一些民国仿制的唐三彩,除了胎体与唐代三彩略有区别外,从造型到釉色很难与唐代三彩区分开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洛阳唐三彩仿制品的制作主要集中在市区北面邙山上的孟津县朝阳到南石山村一带,这里生产的三彩以工艺品为主,还制作一些仿制品,但做过旧后真正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的并不多。之所以造成鉴定困难,主要原因是人们接触唐三彩真品的机会太少。唐三彩的鉴别主要从造型、釉色、胎体、工艺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造型

唐三彩是唐代工匠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与当时社会风俗、生活环境、审美意识、制作材料、工艺水平分不开,因此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均能表现出生动逼真的神态,生活气息浓郁。从出土的唐三彩来看,唐代工匠雕塑水平非常高而且技艺娴熟,人物、动物比例协调,形象生动。人物的面部、五官、表情、身姿、手势变化有致,各种动物或静、或动,神完气足,形态自然传神。仿制品的制作,一是按原物,二是按图片,三是在原型上创新,四是臆造。制作者虽然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的与原物相似,但由于雕塑者功底欠缺,再加上制作者与唐代工匠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只能形似而达不到神似,往往造型生硬,缺少变化。如制作的俑类往往比例上不协调,面部呆滞,线条生硬,有的线条过于规整。唐代三彩圆形器物的底足一般呈“飞棱”状,并在棱尖外修一刀,这在碗、盘瓶、执壶、钵等器物上最常见,而仿制品往往缺少这道工序。

(二)釉色

唐三彩埋入地下,历经千余年,受土壤环境和土壤中化学物质如酸、碱等的侵蚀,光亮夺目的光泽已变得柔和莹润,釉面的开片均匀细小,有规律,开片四边微微上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片与片之间的间隙有锈蚀的银沁,类似于汉代绿釉陶壶的泛铅现象。用肉眼直接观察,从侧面看釉面的表层,生成一种像蝇翅一样薄薄的一层,开片之间像是鼓起的线条,这即是唐三彩的“包浆”。仿制品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泽,往往采用氢氟酸去光,再用碱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涩。近年来,制作者也研究烧制出了釉面开小片的方法,但开片坚硬,有的过于细碎,有的纹路杂乱无章,开片往往产生个别纹线过长的现象,釉面无蝇翅“包浆”。有的虽然也制作上了一层银片或出现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层薄雾,很浅薄,而且不牢固。

(三)胎体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铁质。因烧成温度和炉内气氛的差异,烧成后的胎体颜色有白色、淡粉色或淡黄色等多种,胎质不是很精,胎质中含有像是石英的微小颗粒,并有其他矿物杂质。从胎体坚实度来看,有的因烧成温度高,胎体比较坚硬;有的因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小一些,胎体较疏松,釉层容易剥落。仿制品的制作,一种是采用加工现代三彩工艺品的胎体材料,即纯净的高岭土,没有经过特殊配料加工,烧成后胎体洁白细腻,比较坚硬,杂质少,叩之声音响亮,手感较重,与唐代三彩区别较大。另一种选用的材料也是高岭土,采用与古代相近的工艺对胎料进行加工,制作者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质,经过精心配制,烧成后无论从硬度、胎色还是疏密度都与唐代三彩接近,区别开来有一定难度。

(四)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一般采用先雕塑,后翻模,再按坯,最后粘接组装。同时采用轮制和捏制的方法,无论是在俑类和器物类都留下了这些工艺痕迹。人物、动物多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从出土实物来看,这些痕迹非常明显,仔细观察这些三彩身体内部的胎面上,许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印。扁圆体三彩器物如扁壶等,侧面基本都有对接及刀削痕。再如钵、罐、瓶、水注、盘、碗等采用轮制法,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细小弦纹清晰可见。仿制品有的采用注浆工艺,器物胎体上看不到捏塑和轮制以及合模泥粘工艺,其制作方法与真品迥然不同,成品手感较轻。圆型器物有的是在注浆或模制成型后放在转盘上,利用转盘的旋转用工具划出一道道轮制的痕迹,但弦纹看上去线条不自然。有的采用与唐代相类似的模制按坯工艺制作,但组合后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器皿都显得笨拙,比例不协调,线条生硬。还有的过于精雕细做,画蛇添足,让人感觉不到唐代三彩的神韵。通常情况下唐三彩人物俑凡是没有衣物遮住的皮肤均不施釉,如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一般采用彩绘。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巾帽等用黑色,口唇和面颊用朱红。人物的五官、须眉描绘的细致入微。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变淡变薄,且渗入胎体。仿制品的彩绘颜色鲜艳清晰,看上去比较浮,勾画的线条不干净利落,人物表情显得呆滞,所用笔法描绘的往往不到位,与真品有一定的差别。

历史意义

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制作,并且从人们的使用中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近年来的拍卖成交记录:

唐三彩骏马2016-11-20800.00万

唐三彩马2017-10-29620.00万

唐三彩马俑2015-01-19436.00万

如有朋友想鉴定、出手可以留意或私信我,对此类藏品有独特见解的也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如何鉴定唐三彩瓷器真假的方法

唐三彩不是瓷器,是陶器。唐三彩的辨别真假的几个重点:

1.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一般在0.12至0.15毫米左右,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如用淋釉法上釉,也只是在器物底部釉厚处才能见到厚薄不均的情况。而真品基本没有堆积感,仿品釉面系用现代化工原料,积釉处有明显的堆积感。仿品一般开片都较大,片纹也较长,横七竖八很不稳定,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迄今为止,作伪者还无法仿出与真品唐三彩一样的“翘皮纹”来。因此,有无“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最过硬的依据。

2. 胎体发白硬度大,模制注浆明显。真品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基本色调为白色,也有白中略微泛黄的。露胎处手感极为细润,但硬度仍然很高。仿品通常由于原料淘洗不净,使胎质杂质较多,显得比较粗糙。有些仿品火候掌握不当,会使胎质过硬,叩之会发出类似瓷器的清脆声。

3. 赝品出土痕迹不明显,器物表面土一般轻浮在器物表面,没有层次感,没有附着力,很容易清洗掉。而真品三彩经过千年的沁腐,土壤里面的钙质会紧紧地附着在釉面上不容易清洗干净。有的赝品器物上有做出明显的银片,色泽均匀有较强的附着力而冒充经过腐蚀而生出来的痕迹。而真品的银片是因釉面含铅量过大而形成自然银片,用利器可轻易挂掉而露出釉面。谢谢

如何辨别唐三彩的好坏

一般书籍在论及唐三彩鉴定时都把造型、胎、釉作为鉴定的三要素。但在高仿唐三彩赝品花样不断翻新的情况下,已很难从胎和造型上发现高仿唐三彩的破绽了。惟有把握唐三彩釉面特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如用淋釉法上釉,也只是在器物底部釉厚处才能见到厚薄不均的情况。从本质上讲,唐三彩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而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这主要是由于仿品釉内玻璃质成分过高所至。

高仿唐三彩马在外形上一般无可挑剔,但在马的神态上总会有一些破绽。特别是官墓出土的三彩马,其装饰物很多,件件饰物做工都一丝不苟,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难做到处处都天衣无缝。真品三彩马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马肚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脊处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而仿品内部通常是平滑的。真品三彩马尾部和身躯均连为一体,特别是尾部常有残损。

唐三彩马的底板和马上人的头部一般都不上釉,唐代工匠在制作三彩马时总要在底板和马上人的头部刷上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然后再根据需要,在马上人的头部用各种颜料上色开相。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