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艾草的其他习俗
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团子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中国北方,人们会采摘初生的艾蒿叶与面粉掺在一起做食品。
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广东梅州客家人最喜欢的做法将老艾草晒干留存。可以将一把干艾草塞进鸡肚子里,加一些姜片,就可以用电压力锅蒸熟。也可以揉下艾叶蒸切好的小鸡块,普通锅蒸熟即可。还可以用小沙袋装好,煲鸡汤,加入桂圆肉、枸杞、党参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为什么要挂艾叶草
端午要挂艾叶草是因为艾草有驱毒、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端午的许多习俗活动是围绕驱毒避邪而展开的,而选择艾草是是因为民间认为,艾草有驱毒、辟邪、保平安的作用,端午节当天,将艾草插挂在门前,可以起到防病驱蚊,辟邪去瘟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说,这并不是纯粹的迷信说法。艾草,植株有浓烈香气,很早以前,古人就知道艾草是“万能药草”,具有驱蚊虫,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人们常用艾草来洗头,护肤等。老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说得不过如此。
古人认为,端午节这一天,百草皆为药,此时的艾草其药性也是最强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采艾草,吃艾草,挂艾草。
关于采艾草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文学源头《诗经》,《诗经·王风·采葛》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可见,早在很久以前,采艾草就已经是人们生产劳动的一部分。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端午节挂艾草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在端午节,挂艾草和挂菖蒲是重要的习俗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会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除蚊蝇、虫蚁,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艾草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
端午节挂艾草,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端午节挂艾草与菖蒲是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且由来已久。“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的叶片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从艾和菖蒲的作用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有一定的防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