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安全常识知多少?受访者选择错误答案“是”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5-21 10:05:09 135 0

连日来,河南的灾情牵动着人们的心。 震撼的画面让人心碎,自救互救的故事感人至深。 同时,这场暴雨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面对汛期异常天气和自然灾害,我们掌握的安全常识和技能是否足够?

自然灾害自救指南_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

A. 您对问卷的安全知识了解多少?

市民是否有足够的渠道了解专业安全知识,是否有能力在发生事故时自救?

日前,我们发放了一份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60.55%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知识,51.38%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社区和学校宣传,37.61%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了解,只有26.61%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知识。受访者表示,他们可以通过专业讲座获得相关知识。 对于是否熟悉身边的避难所,虽然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是”,但仍有64.22%的受访者表示不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助技能。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几个安全常识问答,结果显示真假比例几乎相等。 在“如果汽车在积水中熄火,是否应立即重新点火并迅速撤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61.47%的受访者选择了“是”的错误答案。

如何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举办讲座、走进社区、走进校园,都是大家所期待的。

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

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_遇险自救指南

B.情景模拟,你会自救吗?

以下场景你是否遇到过,你知道如何自救吗?

场景一:大雨中行车

“前不久济南下大雨,我开车在路上,雨越下越大,开着雨刷几乎看不清路况。”

市民范昭回忆起7月9日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那天晚上,他下班开车在路上时,大雨夹杂着冰雹打在车上,噼里啪啦。 “当时我被堵在路上,路边全是折断的树枝,不一会儿,积水了,很多地方的水已经淹没了大半个车轮。” 范召说,当时他观察其他车辆的动向,寻找水位。 好在没多久自然灾害自救指南,最浅的通道就通过了积水的地段。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做法有点危险,因为水几乎淹没了车轮,可能会有失速的风险。”

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也发生在浙江嘉兴郊外。 大雨中,司机深夜驾车从桥底涵洞驶过。 由于不熟悉路况,车子一头扎进了被水淹没的深坑,积水迅速蔓延到车内。 由于发动机损坏,车门打不开,司机被困在车内,水很快没到腰部,而且由于雨越来越大,水位还在快速上涨。

搏斗中,司机艰难地打开副驾驶的杂物箱,从里面取出应急锤,用力敲打汽车的挡风玻璃和左前窗。 经过三分钟的殴打,左前窗终于被砸碎。 司机翻窗逃走。

●自救指南:

路上或立交桥下遇到积水,水深过深应尽量绕行。 如果熄火,不要在车内等待,应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场景二:家里有水

在众多关于河南灾情的痛心新闻中,这样一个短视频把网友们逗乐了。 排在地上。 只见那人拿着一个桶装水泵,一端放在装满水的地板上,另一端放着一个盆子接住收集到的水。 虽然地上的死水没有丝毫变化,但男子和家人玩得很开心,整个过程互相鼓励,笑声不断。

市民孔女士看到这段短视频后,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有一年,大雨把她家一楼的房子淹了,水很快淹没了她的小腿。 “当时我把值钱的东西都搬到高处,用盆舀起水,从窗户往外面泼,但效果不大,水位很快就回升了。” 孔女士回忆说,当时她想要更多的钱。 为了挽救财产,在邻居的帮助下,将几件家具和重要物品搬到了楼上。 是在邻居提醒下,要切断电源,防止防水。

“前不久下了一场大雨,水涌进了我们的办公室,电表箱冒出了火花。” 市民郑女士也遭遇了室内水浸。 电表箱里有轻微的火花。 “当时我们不敢上前,等雨停了才打电话给维修师傅。”

●自救指南:

检查电路、火警等设施。 当水涌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以免水带电伤人。

场景三:走在路上

“我曾经经历过一次大雨中的楼塌,现在想想都害怕。”

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

“90后”市民崔小英说,上小学时,有一天她和妈妈走在路上,突然下起大雨,狂风袭来。 继续回家的路。

“那一排店铺已经很旧了,有的地方已经拆掉,只剩下一面墙了。和妈妈走了一段路,就听到身后‘咚’的一声,回头一看,一面墙被风吹倒了。”风!” 崔晓英回忆说,倒塌的墙“啪”的一声砸在路上,离我只有几十米。 如果我和妈妈走慢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前段时间,市民陈飞在路上行走时遇到了大雨和冰雹。 等候公共汽车。

“那时候,我根本不关心车子开到哪里去,只是觉得在车里会比较安全,因为路上有积水,看不到有没有井盖和下水道。”不小心踩到会很危险。” 陈飞说,她从小就被告知,如果下大雨打雷闪电,就不要玩手机,能撑伞就撑。

●自救指南:

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物品; 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栏和正在施工的围墙; 好的。

场景四:遭遇山洪泥石流

在河南省巩义市、荥阳市偏远农村,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

在偏远的乡村,大多是缺乏自救和生存能力的老人和儿童。 信号中断,远方的亲人着急,不少人开始在网上发帖求救:在巩义市米河镇回龙村口,“爸爸和哥哥被困在车里。爸爸手臂骨折,疼痛难忍,急需医疗救助”; 小关镇口头村,“连接310国道主干道的桥梁被堵,村民被困,等待救援”……

“生活在城市里,很多人认为山洪、泥石流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济南也有这些自然灾害的易发地。” 居民刘凯的老家在南部山区西营镇。 2019年夏天,西营镇曾发生水灾,救援队从倒塌的房屋中救出一名老人。

刘凯说,虽然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他认为山洪泥石流自救知识非常重要。 “新闻上经常看到自驾游客或者登山驴在夏天遇到类似的危险,平时不需要,关键时刻这个常识可以救命。”

●自救指南:

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_遇险自救指南

向与滚石方向垂直的方向或滑坡方向两侧逃生。 当无法继续逃生时,应迅速抱住周围的树木等固定物。 避难地点不要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街头采摘

任小姐

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

我们应该将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多举办讲座或培训,尤其是在校园内,让学生从小接触这些实用常识,以便在遇到危险时以后,他们可以放轻松。

市民赵女士

自然灾害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遇险自救指南

河南的这场灾难,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灾难来临时大家的团结,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到汛期安全的重要性。 毕竟谁也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大城市。 的内涝。

市民杨女士

自然灾害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遇险自救指南

在防汛知识和安全知识宣传方面,要拓宽渠道。 比如社区的布告栏或布告栏,还有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都可以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让人们所见所闻受到影响。 出现情况时冷静应对。

市民孟先生

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

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

我曾经遇到过大雨。 当时的解决办法是到室内避雨,尽量往高处走。 我不再呆在外面,也不再去有死水的地方。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自救的技巧,这样当灾难来临时,自己才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微观观点

强化社区应急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宏伟

社区是公众根据其生活区域形成的社区。 应急管理能力强的社区,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处理潜在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

同时,社区最能准确把握公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为精准施救、安抚公众提供便利条件。 而且社区应急能力强,各项应急管理政策的落实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避免“高位截瘫”现象。

成功的应急管理必须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社会单位、每一个社会成员,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担。 街道、乡镇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与社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街道、乡镇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各类应急需求,统一与社区协商对接,形成了“上联平面,上下联线”的局面。 应当看到,社区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亲民性可以弥补行政在应急管理中的偏向。

当然,加强街道、村庄和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离不开赋能赋能。 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对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让基层有机构、有队伍、有方案、有材料、有场地、有平台。 只有这样,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摆脱“说重要,实践次要”、“发生事故重要,不发生事故次要”的尴尬局面。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基层治理机制,为动态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的衔接。” 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重大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关键是要认识到基层基金会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极端重要性,舍得花钱、舍得投入,长期努力才能取得积极成效。

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自然带来的灾害有哪些_遇险自救指南_自然灾害自救指南

网友@yunjuanyunshu

7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周边地区发生严重内涝。 雨水涌入地下隧道和5号线列车,造成乘客被困,发生危险。

事发当天,多名乘客安全疏散,也有部分乘客打破窗户自救后返回营救他人—— 三名乘客在地铁内取下灭火器,一起用力砸窗户,成功破窗逃出。 随后,他与赶到的救援人员一起,用几个灭火器砸碎了3个地铁车窗,成功救出同车30余名乘客,成为郑州市区洪水自救的经典案例。

我们当然希望灾难永远不要发生,但当不可避免的意外来袭时,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多在校园和社区举办培训和讲座,让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自救技能,甚至具备自救能力。帮助周围人的能力。 同时,扩大应急救援装备覆盖范围。

记者手记

在心中筑起安全堤坝

这几天,一张“叉车变身生命之舟”的照片走红。 叉车将人们从倒塌的房屋和被洪水淹没的村庄运送到安全的地方。

不少企业也因此走红,如鸿星尔克、蜜雪冰城、汇源果汁等在大众眼中不盈利甚至难以经营的企业。 他们捐出了大量的款物,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支持。

看新闻的时候,我们时而担心,时而感动,时而被网友们的热情逗乐。 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在应对灾害时是否具备自保能力?

在回收的问卷中自然灾害自救指南,结果显示,37.52%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没有或几乎没有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64.22%的受访者认为无法掌握汛期自救技能, 42.2% %的受访者不熟悉附近的避难所。

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民众自救、自救的能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扎实。

灾难终将过去,家园将重建,但逝去的人将一去不复返。 愿这场暴雨,能坚固我们心中的安全堤坝。

(顺网-济南日报记者 曹亚欣 实习生 张涵)

寻找记者、求报道、求助,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信息站”。 全省60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