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罗中立父亲值多少钱(为啥罗中立的)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3-05-25 18:05:56 187

有画说

本期导读: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如果按照传统的玄学去分析,总结一个人的成功只需要两个字——“命运”。所以才有了“因缘际会”“际遇造化”这样的词语来解释一个人的遭遇。如果用“命运”来分析罗中立的成功,无疑也有因为命运使然阴差阳错之下用一“败笔”得到意想不到的际遇造化,才促使他一夜成名,而那最为重要的“阴差阳错”之败笔,尽管这一笔被罗中立尽力掩饰,尽量处理得不太明显甚至需要放大才能看得明白,但反而可以看出这是罗中立万般无奈的一笔。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罗中立

如何用“命运”二字去诠释罗中立的成功?罗中立出生在一个并不舒坦的年代,很早就走上了美术之路却不得不早早参加工作干了十余年和美术不搭边的事,但他却又极为幸运地赶上了最早的一班高考恢复列车,成为了一名美院大学生,从此便重新走上了艺术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命中注定”,与万万千千搞艺术的人一样,他们选择的“命”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万千耍艺术画画的人当中,他们各自的“运”却是天差地别,有的人命好——比如拜于名师门下,比如天赋极高能力极强,但是“运”不行,后半生想靠画画混口饭吃都难以实现,一辈子都沉沦埋没在最底层。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罗中立作品

罗立中却可以说“运”极好,一幅《父亲》就让他一夜成名,自此顺风顺水大展宏图,即便是遇到了各种无奈,却能让这种种“无奈”反而变为一种“幸运”,这就叫“逢凶化吉”“吉人自有天相”“吉星高照”。为什么这么说呢?仅以他赖以成名的《父亲》一作来分析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毋庸置疑的是,《父亲》绝对是一幅经典之作,在当代画坛这幅作品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以及地位都极高,但罗中立创作这幅作品,却是一波三折,并不顺利,而且这幅作品,不管是对他而言还是对很多艺术评论者的立场而言,都称不上“完美”二字。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罗中立作品

早在1975年,罗中立因为偶然看到那个满面沧桑的老人而深受震撼,开始创作农民系列。到1980年确定用这个主题参赛时,已经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超写实风格的大幅肖像,这恐怕也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出名的超写实油画了。在那个时代,农民当然是最为值得歌颂和表现的对象,而超写实的技法使得画中的农民饱经沧桑和任劳任怨素朴憨厚的形象刻画得很有冲击力,因此罗中立当时也对这幅画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但作品送上去之后,却遇到了很大的压力。最大的原因是这幅画让人看到了一个受尽磨难的可怜老农,这与当时所有艺术创作中意气风发一脸幸福的农民是截然相反的形象,显然是与潮流逆向而行的,在那个最喜欢贴标签的年代里,这样的作品无异于往农民脸上抹黑。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罗中立作品

其次,这种辛苦而可怜的农民模样,完全是旧时受尽欺压的农奴写照,也不符合大步发展的时代所宣传中的正面形象,画中更没有开放和现代的痕迹,因此这幅作品,尽管让部分评委为之惊叹,同时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甚至各种标签开始贴在这幅画上,这样的压力几乎让罗中立自己都觉得可能没戏了。最终,一个从事宣传工作的人点拨了罗中立,他用自己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心得体会,帮罗中立出了一个主意:你在画上如此如此加几笔。罗中立听完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但,这幅画对他来说已近完美,如果那样添上一笔,不但破坏了原有的完美还会变得不伦不类。这个主意就是在老农的耳朵上夹一支圆珠笔。最终,罗中立还是在极不情愿的无奈中添上了这样一笔,画了一只不太明显的圆珠笔夹在老农耳朵上方的帽檐下(见上图四)。在那个年代,艺术作品是需要经过“审查”的,当然,现如今也仍然存在这个现象,加上这支笔之后,对于审查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加这样无奈的一笔上去,这幅作品极有可能就打了下来,罗中立的“运”也就没有了。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复刻雕塑

一支并不明显的笔为何如此重要?这是一支圆珠笔,旧时候是没有的,所以能体现出时代背景;有了这支不伦不类的笔,那可怜的老农便是一位有知识文化的现代农民了,可以说就是一位与时俱进有思想有文化的新农民了。就是这样一支笔,让同一个农民,从备受争议到顺利通过审查,罗中立的“运”终于没有任何障碍了!随后,这幅画顺利入展获奖,罗中立也就一夜成名了。但对于罗中立来说,无奈之下添加的一笔,尽管他已经极力处理得不那么明显,但仍然如同最大的“败笔”,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符号印记。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复刻雕塑

但这幅画无疑仍然是一幅杰出的时代佳作,这一“败笔”,也使得一幅纯粹的艺术性画作转而成为了一幅极具社会性的作品,更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倾向和宣扬,对于艺术家而已,这当然是无奈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支笔,也许这幅画就如同众多落选的作品一样一文不值,可能就此静静躺在某个角落蒙尘腐烂,因此,这一无奈之下的“败笔”,又实则是罗中立制胜的关键,也是《父亲》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之作的真正原因。这只突兀添加的神来之笔,在添加之时就争议不断,直到今天仍然有被争议的现实意义存在,但一般的观众却很难注意到这一隐晦的一笔,除非有人特地说明放大给人看并解释其中的缘故,你才能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复刻雕塑

所以,罗中立的“命”和“运”,据是他在这样的波折之中阴差阳错地遭遇了“大造化”而造就的,特别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命运”的重要性更得以凸显出来,没有“命运”使然,也就没有那一“败笔”的出现,自然也就没有了罗中立的今天。几年前罗中立与雕塑家徐光福共同对《父亲》进行了立体创作,复刻出立体版的“父亲”雕塑,在这件雕塑中同样将这个“败笔”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见图五),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去细细体会那一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小圆珠笔。同时,原画作中没有刻画出来的烟杆也被塑造了出来,这个老农的形象便更加丰满起来了。


为啥罗中立的《父亲》堪称经典之作?放大细看,恍然大悟

复刻雕塑

关于这幅经典之作当中不起眼的败笔引起的争议,自诞生之日至今都未平息,也难怪罗中立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谈及此事时,自己都表示这幅画所承载的社会性超过了艺术性。其实这支笔存在的警示意义更远大于所谓的社会性,多年以后人们再通过这幅画回望逝去的时代时,才会认识到什么是浅薄和禁锢,艺术才会真正得到自由,没有自由创作思想和空间的艺术,只能叫宣传。就如同画中的老农,打破了旧社会的枷锁,却又被活生生地牢牢锁在了那个年代。

(文:路过)


有画说|扩展阅读

圆珠笔进入我国大概是二战之后,1948年我国才自主生产出第一支国产圆珠笔,但早期的圆珠笔比钢笔还贵。到了罗中立创作《父亲》时,圆珠笔已经远远比钢笔便宜并且开始普及起来,因此,为《父亲》加上一只圆珠笔,其时代特征也就截然不同了。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