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全聚德、都一处、东来顺......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北京老字号,就像是故土的某位老邻居。
他们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块招牌,更是一代代人的情怀和记忆。
今天大家就随着小懂一起追寻时光的足迹,来看看曾经的北京城都有哪些老字号茶庄?
吴裕泰 门洞里的茶生意
如今的张一元、吴裕泰已然成为了老北京茶庄的代名词,其实早在清朝时期就有着“北有吴裕泰,南有张一元”的说法,可见两家茶庄在当时的影响力。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栈,由徽州歙县人吴锡卿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
“十年动乱”期间,吴裕泰曾一度改名为“红日茶庄”,直至1985年才再度恢复了“吴裕泰茶庄”的老字号,并于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1年,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张一元 舌尖上的茉莉花
讲完了吴裕泰,接下来自然要说一说张一元。
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人张昌翼(字文卿)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距今也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了。
店名取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也有人说是“一块钱一包茶”的意思。
和吴裕泰一样,张一元也曾在那个特殊年代改过名,“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直到1982年才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并于1993年被国家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2008年,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元长厚 以茶会友天长地久
旧时北京城开茶庄的大多数为南方人,并以安徽人为代表,我们上面说过的张一元、吴裕泰就是如此。
而要是说到北方人开茶庄的第一人,那就非孙焕文孙老板莫属了。
孙老板于1912年在河北察哈尔特别区创建了元长厚茶庄的前身永生元茶庄,并于1930年迁入北京。
为求得茶庄买卖兴旺,财源不断,遂改名为“元长厚茶庄”,取“一元复始、源远流长、庄底雄厚”之意。
元长厚茶庄曾改名为“首都茶庄”、“春岭茶庄”,于1983年恢复“元长厚”的字号。
1993年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庆林春 缕缕茶香飘京城
开设在前门大街的庆林春茶庄是由来自福建的林子训于1927年创建的。
鼎盛时期,庆林春在北京共有三个茶庄,分别在前门外廊房头条劝业场、王府井东安市场和前门东大街。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庆林春只有前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店)还在营业。
森泰 征服老北京的茉莉花茶
森泰茶庄距今约有160年的悠久历史,是由安徽钦县杞里村人王森泰(字复斋)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开办的。
森泰茶庄以经营安徽的“大方”茶叶与茉莉花茶而闻名,自创办之初,便为皇宫提供御茶。
“十年动乱”期间,森泰茶庄被洗劫一空,牌匾也被摘下并改名“春莉茶庄”,直到1988年才恢复了老字号。
现在小懂通过各种地图搜索工具都搜索不到森泰茶庄,只能查到森泰茶庄和启元茶庄、庆林春茶庄三个百年老字号茶庄共同组成了一家新的公司,让人不免感到唏嘘。
吴肇祥 天子脚下的生意经
光绪年间,来自安徽歙县的吴肇祥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吴肇祥茶庄。
吴肇祥茶庄非常重视茶叶的拼配,茶庄拼配的茶叶口感滑润、香气浓郁、经沏耐泡。
相传当时的太监们都爱喝吴肇祥的茶叶,买卖红极一时,享誉北京四九城。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老字号失去了当年的“荣光”,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的老字号却顺势而为创造了新的辉煌。小懂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字号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拥抱更多的年轻人,将我们心中的情怀和记忆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