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近一两年,“共享单车又涨价一倍”的话题不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部分城市的共享单车价格已涨至每小时6.5元。 如果不开包车卡,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三个月就可以买辆单车。 (据红星新闻6月7日报道)
相关视频截图
据媒体报道,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仍有20多家企业在厮杀,如今市场只剩下“三巨头”。 据了解共享单车悄然涨价,这3家公司目前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这让人认为,涨价的背后是行业的收获期。
共享单车涨价,是过段时间就会出现的话题。 它尝起来像温水煮青蛙。 不知不觉间,部分城市已经达到每小时6.5元,比公交地铁还贵。 长此下去,将比网约车的起步价还要贵。
我们注意到,共享单车行业混战过后,乱局并未收拾干净。 就说ofo的小黄车吧。 据媒体报道,目前还有1600万用户的押金没有退还。 不久前,其创始人戴威在美国做起了卖咖啡的生意,并吸引了国内多家投资公司的投资,引发舆论热议,网友大呼“退押金”。
千浪之死,一方面说明了竞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少数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在培养用户习惯后,开始享受市场红利。 真是那句老话:都是套路。 想想当年共享单车0.8元包月,现在常见的35元包月。 这增加了多少倍?
经营企业赚钱无可厚非,投资成本肯定要收回来,但6.5元/小时的价格还是让人咋舌。 当年,提到共享单车,消费者都赞不绝口。 他们是绿色环保的,他们可以锻炼身体。 各方都照顾的很好。 “一个。现在,名副其实吗?
还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单车悄然涨价,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推广免费公共自行车。 结果,在共享单车的混战中,这些公共自行车因为超低的价格几乎被淘汰。 今天,消费者别无选择。
共享单车中的“共享”二字,意味着扩大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现在,即使有月卡或季卡,消费者每年仍然需要花费数百美元购买一辆自行车。 但相关数据显示,所有运营企业都过着“苦日子”,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是模式出了问题,是经营不善,还是为涨价找借口?
相关部门不能对共享单车“双涨价”视而不见。 涨价的依据是什么,服务有没有提升,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另外,你上我也上,难免有勾结之嫌。
有专家认为,共享产品涨价是市场调节价,这是大势所趋,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正在回归正常的商业逻辑。 对此,他建议共享产品企业在涨价的同时,也要提高产品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如果不能同步提升,就等于给企业自掘坟墓。”
专家“自掘坟墓”的说法,确实应该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