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近年来,基因检测逐渐被越来越多人熟知,肿瘤高风险人群体检时会建议做基因检测,得了肿瘤的患者医生有时也要求做基因检测。价格比普通检查贵不说,医保也不报销,因此很多人认定肿瘤基因检测就是白花钱,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什么是肿瘤基因检测?
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恶性肿瘤即我们常说的癌症。
肿瘤归根结底是一种基因病(先天+后天),由于肿瘤细胞中累积了许多有害的基因改变,如基因的位点改变、缺失、重复等,引起细胞生长和增殖失控,最终导致肿瘤发生。
肿瘤基因检测,是利用各种方法,搜寻这些有害的基因突变。找出突变基因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药物选择、辅助疾病复发监测、耐药及生存期评估等。
为什么要做肿瘤基因检测?
肿瘤患者
指导靶向药的使用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明确指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在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或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靶向药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精准打击发生特定基因突变的位点,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不会杀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但靶向药物也会出现耐药现象。
此时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分析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了解敏感突变和耐药突变,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靶向用药方案。
例如,非小细胞肺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突变,可分别提示EGFR靶向药物(奥希替尼、阿美替尼)、ALK抑制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对其有效,而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提示患者可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TD-M1治疗中获益。
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在多个复发或难治性的恶性肿瘤领域,都展现了十分强劲的治疗效果。
据2019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报道,第一批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Nivolumab 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传统疗法5年生存率提高了近5倍。
然而,PD-1抑制剂价格较为昂贵,针对大部分实体瘤,有效率约为 20%,也就是说,它不是对所有肿瘤都有效。如果盲目使用,万一是无效的,患者也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就需要事先进行肿瘤基因检测,确定患者是否适用PD-1抑制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涵盖与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某些化疗等相关的基因位点,提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帮助患者更加合理地选择药物。
评估预后及复发风险
基因状态,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例如,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比HER2基因无扩增者要差。
进行基因检测,可实现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动态监测,更准确地估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复发风险。
提示临床入组
目前已获批准的靶向药物只占少数,还有更多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患者是否携带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的相关基因,提供潜在的用药可能性,能够为肿瘤患者治疗带去最大化的希望。
高危人群
发现肿瘤遗传易感基因
可以提前检测到缺陷或突变的基因,针对性地对肿瘤进行预防,使患癌风险大大降低,甚至通过干预避免肿瘤发生。
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被检测出遗传性BRCA1基因突变,为降低患癌风险,接受了乳腺预防性全切除术。
肿瘤早期筛查
基因检测不仅能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而且弥补了传统筛查(组织活检)在侵入性、操作性和反复性等方面的不足,可以把肿瘤早期诊断提前到细胞癌变阶段,为肿瘤预防提供基因水平的指导。
例如,结直肠癌的基因检测,高危人群可免受胃肠镜之苦,仅通过粪便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基因检测,就能够早期判断结直肠癌的可能风险指数。
哪些人要做肿瘤基因检测?
肿瘤患者
- 手术前考虑靶向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 手术后微小残留病灶监测
- 无法手术,考虑寻求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机会的患者
- 治疗后复发监测
- 治疗耐药后,需要换药继续靶向或免疫治疗的患者
家族成员
当家族中存在以下情况时,家族成员需要考虑进行癌症风险方面的基因检测:
- 家族中有成员在非常年轻的时候确诊癌症
- 近亲患有罕见的癌症,且该癌症与遗传密切相关
- 家族中几位一级亲属罹患同一种癌症
- 家族中患癌成员都与同一个基因突变相关
- 体检时发现与遗传性癌症相关的情况
- 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成员具有已知的遗传突变
点击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