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来源:网络
“共享充电宝太可怕了,我用它的电,它吸我的血,难道是爱迪生租给我时留下的百年电?” 脱口秀演员豪斯最近表演了一段戏谑的段落。
今年以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时不时地因为涨价而冲上热搜。 网友吐槽“买一辆自行车只够骑共享单车半年”、“共享充电宝都成了‘刺客’,这是为了鼓励大家自己买充电宝”。
今年8月初,有关美团单车90天无折扣涨价高达50%的传言甚嚣尘上,每小时收费3.5-4元已成为普遍现象。 (参见财智头条文章《又涨价!美团单车90天无折扣涨价50%》一文)
如今,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回想一下,共享充电宝刚问世的时候,它的租金低至每小时50美分。 而到了2022年,让人惊讶的是最高涨到了10元/小时。
事实上,自从共享经济开始流行以来,很多人并不看好共享经济。 比较出名的就是有“国民老公”之称的王思聪。 ”。
共享经济中,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最受欢迎,但它们都变成了社交网络上的又一个“消费者杀手”。
拿钱但“不”做事
我们身边的另一个刺客——共享充电宝红了眼“杀”了。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中心大多数充电宝的价格为3元/小时。 位于核心商圈、繁华旅游景点和街道的购物中心往往收取较高的费用,一般为每小时4元至6元不等。 有的地方价格较高,达到每小时10元,比如一些景区、高档售楼处。
是不是充电变得更贵了? 以美团共享充电宝为例。 多贝天坛WE文化创意园位于北京法华寺大街。 租赁费每半小时2元,24小时30元。 葛洲坝北京中华大厦售楼处在路上,租金达到每小时10元共享充电宝再次涨价,每24小时50元。
街道电价同样令人困惑。 在北京南池子街上,点老北京炒面的租金为每小时2.5元,24小时为40元,而在50米外点京式家常菜的租金为每半小时3元, 24小时60元。
虽然价格高,但共享充电宝的效率并不高。
很多用户表示共享充电宝充电慢。 据悉,美团共享充电宝显示为5V=2.4A,即12W; 怪物充电显示为5.0V=2.0A,即10W; 小电池显示为5V=2.1A,即10.5W。 目前主流手机的充电接口为67W和120W。
这意味着,如果半小时左右就能充满电,那么移动电源至少需要4小时才能将正常容量的手机电池充满。 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约12-40元才能将一块电池充满。
另外,各个品牌共享充电宝的免费充电时间也不同。 以怪物充电宝为例。 同样位于东华市南里四区1号楼两点。 一个点的计时单位是一小时,显示30分钟内免费返还,另一个点的计时单位是30分钟。 ,显示5分钟内免费返回。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机上都没有标注充电标准,只有租赁二维码,消费者需要在手机上扫码查看。
“借了又还,借钱并不难。” 这句话不适用于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借容易,归还难。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曾经历过借了充电宝却找不到归还机器的时刻。 他们离开了充电宝借用区,遇到的机器可能是不同品牌的。 很难找到相应品牌的机器。 它可能已满。
不能退货,忘记退货,最后只好买了。 大多数共享充电宝的充电上限为99元,如果无法退货,可以选择支付99元押金购买。 在小红书上,有人晒出28个因忘记归还而被迫购买的充电宝,共计花费2772元。
来源:小红书
“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场景下的充电标准不同,且没有公布具体规则,导致大部分共享充电宝用户都与产品乱充现象有关。” 有人士认为,“充电标准不同等问题会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导致行业声誉下降和用户流失,而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面临的主要问题,制约了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企业竞争壁垒较小、用户转化成本较低等因素,产品租赁仍是当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核心商业模式。 但与此同时,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其他商业模式,例如开发定制产品、跨界合作等。
谁在赚钱?
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主要有美团、怪兽充电、小电、街电等。 由于收费不合理,人们对充电宝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但不少品牌都回应称没有涨价。
小电科技表示,在定价方面符合监管规则,目前没有涨价的情况。 街电和搜电的运营公司住芒科技表示,近一年来并未提价,定价权不属于公司。 曾被称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自上市以来每个季度亏损近亿元。
怪物充电财报显示,充电宝品牌公司的营收来源主要包括充电业务和移动电源销售,充电业务占营收的90%以上。 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充电收入不能完全被公司拿走,而必须与放置地的商户分享。 除了向商家支付入场费外,充电宝品牌还将向商家支付一定的充电收入分成。 Monster Charge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给予商户的激励费为50%-70%。
充电宝企业持续亏损,消费者被高额收费“刺伤”,那么谁赚钱呢?
目前共享充电宝有两种类型:自营模式和代理模式。 后者因能够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而成为市场主流。
餐饮老板尤先生表示,充电宝代理商与商家的合作共有三种共享模式。 第一种是代理商免费铺设机器,约定固定的分成比例,按月向商家付款。 二是代理商先向商家一次性支付“入场费”,然后再讨论每月的分成比例。 三是代理商先将共享充电宝放入测试收益,计算平均值后,给予商家固定的“入场费”,不与商家分享。 后两种模式给代理商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积分的收费价格也较高。
美团共享充电宝的主要合作模式是代理商购机和外行商户。 8孔机价格为每台1350元,12孔机价格为每台1750元。 代理商需采购至少10台机器,共享比例为90%。
美团共享充电宝运营人员算了一笔账。 一台机器可使用3至5年。 代理商扣除20%的运营成本,剩下70%的利润,通常与商家平分。 “按照3年计算,每台机器每天8毛钱左右,每小时可以收费3到6元。如果买100台机器,价格就更优惠了,4到4左右就可以回本。” 6个月,然后是净利润。”
加盟代理听起来很诱人,但现实是,很多代理卖家也会遇到和消费者一样的“被骗的感觉”。 一位居住在内蒙古某县的小伙子分享了自己加入共享充电宝项目的经历。 据他介绍,去年下半年,他一次性投入了150个某品牌充电宝,其中一个被安置在当地一家医院。 但没过多久,这个位置就被同品牌的新款充电宝占据。
他投诉后得知,该医院的位置被同品牌的“直销”占据。 就算他先占据了这个位置,“直营”与医院签订合同后,他的充电宝设备也只能撤走。
充电宝企业日子不好过
过去,共享充电宝曾风光无限。 但单一的盈利模式让共享充电宝难以进一步发展,市场对共享充电宝的热情也在下降。
怪物充电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05亿元。 从运营数据来看,怪物充电的POI和累计注册用户数保持增长趋势。 本季度新增用户1160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105亿,共享充电宝在线数600万。
但在此情况下,其净亏损达18450元,而去年同期净收入为820万元。 这已是怪物充电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且亏损正呈现扩大趋势。
小电科技的上市计划也已搁浅。 其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600万元、1.37亿元、-1.0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1.94亿元、-1.07亿元。
其招股书显示,支付给积分合作伙伴和渠道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和10.13亿元,占营收的25%、44%和53%。 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在怪兽充电的财报中找到。 这意味着平台公司对渠道的依赖性非常强,还处于“烧钱”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
共享充电宝也赚到了钱。 2017年,来电宣布实现盈亏平衡。 2018年,街电和小电科技也公布了盈利。 怪物充电2019年、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7540万元。
但积分竞争的激烈和分成费用的不断上涨,让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的弊端更加凸显。 小电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年持股率由2018年的24.2%提升至2020年的38.2%,入场费率由1%提升至16.3%。
逐利、追求规模的方式共享充电宝再次涨价,也导致当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由盈转亏。 “由于入场费高、份额高,共享充电宝平台的利润不断被摊薄,甚至出现负值。” 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线下客流有所下降,这也刺激了部分代理商进一步提高客单价。 。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新华网、北京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