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南川当地市民在体育场馆健身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8-08 12:08:24 219 0

今天你锻炼了吗?

今天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其主题是“全民健身,创造幸福生活”。

15年前的8月8日,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15年后的今天,中国西部举办的首届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大运会即将落下帷幕。

全民读书、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全民名义的节日并不多,健身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全民健身如何更好地实现全民幸福生活呢?

图片

▲南川市民在体育馆锻炼身体。曲明斌/视觉重庆 摄

01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流水不腐,铰链不腐,动也”“拳重腿快身动,晨钟从容宁静”……这些都说明了运动健身无可辩驳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将达到37.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体育的重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实现的,这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价值。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国家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公众健身需求空前高涨,但对运动健身这个“主角”的关注度还不够,健身场所仍存在“拦路虎” 、产业发展、文化提升。

公共空间“顶包”运动空间。

乍一看,体育在社会上的“因素”很常见:社区广场上,广场舞队伍庞大; 步行街旁,滑板上下飞舞; 城市道路上,自行车队穿梭其间。

但仔细观察,体育普及也伴随着诸多“矛盾”:一些地区的广场舞队常被抱怨扰民、步行街的“万岁派对”让游客望而却步、马路骑行时常影响市民出行。公共交通正常运行...

在评价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重要指标之一。 到2022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62平方米,仍然局促。

许多城市在前期规划时没有考虑到体育发展的需要,导致居民参与体育运动往往需要“动脑筋”。 这不仅造成了风险隐患,也增加了管理难度,让群众的运动热情更加冷淡。

此前,重庆了望曾撰文《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难在哪里》,重点关注校园体育设施未能有效反馈公众健身需求的问题。 这种情况反映出公共健身场所有限的问题。

行业迭代发展相对缓慢。

体育产业一端连接行业前沿,另一端连接普通百姓。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发布的《建设体育强国纲要》首次将体育产业确定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但从实际来看,体育产业的“新生”血管还比较细长,新陈代谢不强。

比如,市场上盲目跟风现象屡见不鲜,飞盘、匹克球、腰旗橄榄球等潮流运动进口产品一度“领跑”。 短暂的风期让不少经营者竞相入局,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沉淀行业规范、培养健身群体。 最终,“流量”没能成为公共体育的“后备力量”。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从事体育管理研究的老师陈冉表示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有形的健身需求只是一方面,无形的健身需求才能影响行业的发展。 只关注看得见的部分,会固化从业者的主观判断,不利于产业升级。

图片

▲开州“社区BA”大坝竞赛现场。王晓宇/视觉重庆 摄

健身文化推广力度不够。

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就确立了新中国体育的总基调: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更加健康。 如今,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广泛传播全民健身文化,推广科学健身方法。

健身不仅仅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现实中,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广健身活动,但对健身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缺乏,限制了健身文化推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系老师叶正阳看来,需要扭转的一个误区是,偶尔运动不等于健身。 只有科学的、长期的、系统的锻炼才算健身,尤其是科学的方法。 但目前,健身科普主要依靠少数专业宣讲者对当地社区工作者进行“传递、帮助、引导”,再依靠社区工作者向群众输出。 传播过程过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民健身文化的形成。

02

全民健身的难度就在于“全民”二字。 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原来第二章“社会体育”修改为“全民健身”。 这个词的改变,意味着国家体育建设方向的改变。

全民健身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全民健身的参与需要理念、场地、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

主动健身就是拥抱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体力活动不足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 全民健身热潮的背后,隐藏着对慢性病等身体威胁的担忧。

治疗是被动健康管理,健身是主动健康管理。 从“治病”到“防病”,主动健康作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新主张,让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受到更多关注。

“闭嘴,迈开腿”、“饭后散步才能活到九十九”等民间俗语家喻户晓; 健身软件上,打卡锻炼的网友互相鼓励; 大健康产业与健身高度相关……“运动是“好医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积极地在行动中拥抱健身。绿色、低碳、自律让居民有了健身的获得感。

图片

▲瑜伽爱好者在永川兴隆湖公园锻炼身体。陈石川/视觉重庆 摄

参加健身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运动健身是高于衣食住行的高级需求。 无论是传统的“三大球、三个小球”,还是当前新兴的潮流运动,运动方式各有不同,但参与的理由却是相同的:它们都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前,《重庆瞭望》曾撰文《村霸尴尬CBA》,关注贵州村霸。 参赛运动员中有当地村民、餐馆老板、农民、大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环境,但他们都愿意克服困难,以回到家乡参赛为荣。

身体素质不分老少、城乡。 不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健身。 健身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陈冉认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思想认知的镜子。 当经济发展好、老百姓“闲一点”的时候,全民健身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健身空间定义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在全民健身时代,健身空间是影响全民健身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家参与健身的广度和深度。

山城重庆,地势起伏,有许多过去被忽视的城市“剩菜”,可以通过规划巧思融入城市建设,助力全民健身事业。 例如,在重庆市体育局印发的《重庆市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双百计划”实施方案》中,高架桥下、环山路旁规划了很多体育场馆,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但也丰富了该地区。 居民健身的维度让居民有地方可去、有选择的项目进行锻炼。

除了狭义的物理空间外,体育+互联网、体育+会展、体育+旅游等全民健身2.0时代的产物,正在不断拓展全民健身的社会空间。 通过科技惠民、市场惠民、政策惠民,让居民花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参与。

参与全民健身,分享运动乐趣。 接下来,通过更多供给、更强建设、更好服务,让老百姓感受、知晓、“感受、感动”。 而这也正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这个标题的含义。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