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油印本的历史(那些油印书籍具有收藏价值)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3-08-31 11:08:19 166

明朝中外交往史:苏禄国王访明成祖逝于德州

1、苏禄国东王访中不幸逝于德州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遵明太祖遗训,遣使出访南洋15国。苏禄国王决定亲自来中国拜见朱棣。

2、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与西王,峒王率大型使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盛情款待、归国途中,东王病逝德州,明成祖为他举行隆重葬礼,遣官致祭并亲撰碑文,勒石以志。

3、当苏禄国王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时,明成祖下谕旨以王礼安葬于德州城北,墓地在今德州北郊的北营村。这是明代中外友好关系发展的一个突出事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4、公元10世纪,这个群岛上出现了苏禄国。我国明朝初年,苏鲁有三个国王,分别是东王、西王、洞王。其中,东王最有权势,最有实力,所以他的地位也最受尊重。

5、简称:苏禄王墓。墓址:中国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城北。明朝永乐年间,中国海上的航运事业渐渐发达,造船业已居于当时世界先进行列。明成祖朱棣遵明太祖遗训,遣使出访南洋15国。

方志书目中,以什么记载最详细

1、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如《蓬溪县志》。解释:清汪启淑《水曹清暇录》:“顷见《宜兴县志》,始信确有其事。

2、最古之史,实为方志里面的方志,其实就是记载某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是历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梁启超说这句话就是说最真实的历史就是当地记录的历史。

3、其内容主要记叙地区的方域境界、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隋唐两朝,图经盛行,以志、记为名的方志书也发展起来。

4、地记阶段(1—6世纪)相当于东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方志的主要形式是反映一方风土人物的“地记”,内容和文字大都比较简略,而且体例也多因人而异。代表著作除上述《越绝书》外,还有东晋常股的《华阳国志》。

5、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禅真逸史的简介

1、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傅奕、诸允修、徐良辅、李蕃、施途原、翁立环、陈台辉、徐良翰、阎宗圣、谢五邻、李文卿、李隽卿、夏礼、夏之日、方汝浩等十五篇序跋。

2、出版年份:1987-4 页数:424 内容简介:《禅真后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演义禅真后史》,明代长篇小说,作者署名方汝浩,共六十回(清末删节本共五十三回)。

3、《禅真后史》是《禅真逸史》的续书。《后史》写唐朝贞观末年,上帝为扫除人间暴乱,殄灭妖氛,令已成仙的薛举下凡,在卢溪州降生为人,名瞿琰。瞿琰经仙僧指点,通五经,精武艺。

4、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谚语。意思指人生在世总要争个志气和顺气,如同庙里的佛像要争享一炉香火。出处:出家人图个安闲自在,我俗门中要替父母争一口气。自古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历史论文写作格式及历史论文的写法

历史研究论文格式: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NewRoman,小四。

写一篇历史学术论文,不谨谨是要对历史这方面熟悉,还要懂得论文的结构顺序。下面是我整理的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初中历史小论文的写法如下:论点:再选取论点时,一定要具备角度意识,也就是说 你必须要保障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论述你的观点 例如 政治 经济 文化 或者多方面的史实。选题过于狭窄 一是难写 二是不好得分。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

在写历史论文时先看问题,看看是让你评述那个或者是几个观点,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历史论文写作三要素 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傣族文化历史

傣族诗歌,包括歌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傣族中有职业歌手或半职业歌手,傣 语叫做“赞哈”。 赞哈:傣族曲种。

傣族起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在傣族先民活动的澜沧江、怒江中上游一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古遗址。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掸”,唐、宋称“金齿”、“黑齿”、“白衣”,元、明、清则称作“白夷”、“摆夷”、“百夷”。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