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多少钱)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02 14:09:07 175 0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是怎么回事?

21年前,72岁的浦逸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一群老伙伴在嘉定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21年过去了,浦逸敏93岁,她和她的老伙伴们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这楼,捐了。

21年前,72岁的浦逸敏阿婆要在嘉定葛隆村买下一栋小楼"抱团养老"。葛隆村132号原先是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信用社以5万元的价格出让这栋小楼。于是,浦阿婆和老伙伴们决定 “众筹买楼”。出的少的,5元、10元;出的多的,1000元、2000元也有。有的人并没有想要住进楼里,只是单纯捐款,出一份力。1999年1月,终于买下了葛隆村132号楼。他们还给这栋楼取了个新名字: “慈舟养老院(筹建办)”,意为“互助养老”、“同舟共济”。

到2000年,装修一新的132号楼陆续有老人入住,开始了一段“互助养老”的日子。慢慢地,加入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同时住过20多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们有的住进了养老院,有的回归了家庭,2017年起,这栋小楼逐渐沉寂,直至最后浦阿婆也离开这里,住进了嘉定马陆镇上的双善养老院。

老人们不住在132号楼以后,这栋楼要怎么处理?浦逸敏说,她肯定不能占为己有,因为当时出钱的有很多人,并不是她一人购买;如果要归个人所有的话,该给谁?给谁都不合适。“想来想去,只有捐给集体,捐给公家。”

扩展资料

没有院长的“养老院”

“慈舟养老院”虽不是真正的“养老院”,但名声却很响,外冈镇上、嘉定城里不少老人听说后,都表示要入住。“住在132号楼,有3个条件:一,生活要能自理;二,不沾荤腥,我们都是吃素的;三,每月交100元,水电费、搭伙费都在里面了。”浦逸敏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曾有20多个老人一起住在132号楼内。

这是一个没有院长的“养老院”。不只没有院长,护工、医生、清洁工等,全都没有。所有的事,都靠住在里面的老人们你帮我、我帮你。

陈季芬说,靠的是大家轮流“值班”,今天你烧,明天我烧。“葛隆村里有个村民叫刘彩珍,她有空时会来帮我们烧饭。她说是来做义务工,不要钱的,但我们每个月总会稍微给她一点补贴,不然不好意思的。”

浦逸敏说,有的靠老人们去镇上买,有的靠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送,有的靠当地村民免费赠送。“葛隆村村民很好的,自家收获了青菜、黄瓜,总不忘往我们那里捎一份。”如果得的是重病,大家就会通知老人的家属接到医院去;如果是慢性疾病,大家就一起照顾,有的帮忙喂药,有的帮忙洗衣服。

这样一个慈善公益味道浓厚的养老组织,也得到了很多捐赠。“我们没有煤气、没有液化气,是烧灶台的,葛隆村村民们造房子锯下来的木头,他们会给我们送来;乡下割稻子了,村民们会把水稻秸秆送过来当柴火烧。”

靠着热心人们的帮助,住在132号楼里的老人们有了健身器材,有报纸可以看,还有电视机、录像机,居住条件不逊色于其他养老院。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他们当初为何要决定抱团养老?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他们当初想要居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所以购置了一套房子决定抱团养老。

可能有的人没有听说过“抱团养老”,我们可以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其实就是老人们居住在一起互相照顾,一起安度晚年。而上海市一个小村镇里的几个老人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就提出了“抱团养老”的想法,在和众多朋友分享这个建议后,很多的朋友都赞成他的想法,他们为了更加方便的互相照顾,于是想要集资购买一套房子。在这个想法提出不久后,这位倡导人看中了一套旧楼房,相对来说,价格是划算的,因为这幢楼房原来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因为搬迁的缘故而空了下来。经过众多老人的集资,他们买下了这个拥有两层楼房的小别墅。这幢房子据说有二百多平米,且有六间房间,在购买房子时,当事人说当时有的人并没有打算住这房子,但是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也投资了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并起名为“慈舟养老院”。

在老人们居住的日子里,老人们一直为这个养老院“添砖加瓦”,增设了许多的设施,为老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据这些老人说,这幢楼房里最多居住过二十多个老人,他们在这里一起生活,互帮互助,一起结伴玩象棋,聊天,跳舞,非常的欢快。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没有护工等,随着这些老人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行动能力越来越不方便。只能选择去正规的养老院,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中,聘请专门的居家护工来照顾自己。

15年后,这幢楼房没有了老人居住,迎来了“退休“。当初的这些老人以及没有住在这里的老人都为这幢楼房投资了许多,他们最终决定把这幢楼房无偿捐给这个村,让这幢楼房更大的发挥它自身的作用,为村里更多的老人做贡献。

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多少钱) 第1张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他们为何要捐楼?

上海一群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把他们的养老房捐给了养老当地的村子,他们觉得在村子里面收到村民的很多照顾,在这边养老得到很多帮助,觉得很感恩。于是就把众筹的买来的养老房捐给了村里,为村民所用,让它继续为村里的人民服务。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社会还是很多美好的事情的。

15年前,浦医生跟一群认识的朋友聊起,以后老了可以在村子里面一起养老。于是浦医生就组织起买楼养老的事情,一群老人筹钱,几块钱几十块地拼拼凑凑筹得几万元,买了一栋两层高的楼。然后他们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互相陪伴互相依靠一起老去。能住在一起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这里就像一座养老院,大家互相帮助。他们都是互相照顾大家,洗衣做饭都是自己动手,生活其乐融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医疗养老服务也更加有保障了。很多老人也逐渐去更好的去更正规的养老院入住。村子里的养老房也慢慢没有老人住了,于是就闲置了。后来,大家统合意见,都觉得捐给村里挺好的,起码还可以留一个念想。有时间的话,还是可以回来看看曾经自己住过的地方。

因为当时的村民很帮助他们、照顾他们,在生活物资上面有经常资助他们。所以住在养老房的老人都很感激村民,很感激能够生活在这么好的农村里。村里人的善良,让老人们回忆起那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很感恩。这个捐楼的想法确实是很好的,村里也有老人,村里的干部也可以把这栋楼设置为老人娱乐场所。这栋楼能够继续服务群众,正是他们捐楼的意义。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