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时光磨砺和现实映照下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4-05-13 22:05:13 182 0

这是人类思想星空的闪亮时刻,这是激起时代浪潮的中国声音——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他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当代命题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四年来,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面临重重考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过时间的锤炼、现实的折射,放射出越来越耀眼的真理光芒,赢得越来越广泛的世界支持和认可。

这是2017年10月7日拍摄的瑞士日内瓦联合国宫外观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 摄

引领时代的思想、凝聚共识的智慧、应对危机的解决之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像浩瀚的东风吹过大地,播下和谐共生的种子,收获共赢共享的明天。

与时俱进,天地广阔

2020年,COVID-19疫情引发全球危机。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人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该怎么办?” 人们对答案的追寻变得更加迫切。 统一与分裂、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两种力量相互激烈角逐,两种未来截然不同。

“让和平之火代代传承,让发展力量源源不断流淌,让文明之光熠熠生辉。这是各国人民的期盼,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尽的责任。”政客们。” 在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以坚定的语气、铿锵有力的话语回顾人类历史,传递共同价值观,分享深刻思想,彰显责任。

这是多么宏伟的愿景——“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共赢。”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系统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0年9月2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核酸检测采样点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 新华社发(中国援几内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供图)

反应如此热烈——演讲持续了47分钟,赢得了30多场掌声。 说到重点,我几乎每句话都鼓掌。 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风云变幻中,登高望远; 动荡之中,洞察大势。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日益成为“你我一体、你我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两年多后,习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系统。 路径和总体布局。

这是2019年8月6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萨希瓦尔航拍的中巴经济走廊重点实施项目萨希瓦尔燃煤电站。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卡迈勒 摄)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还创造性地提出周边、亚太、中非、中拉、海洋、核安全、网络空间、双边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场合,中巴、中柬命运共同体。 这一历史性举措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路径日益清晰。

2020年,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的困难时刻,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加强全球抗疫合作。公共卫生治理,共同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健康。 。 中国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并向34个国家派遣了36支医疗专家组。

2020年10月3日,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员在莱索托马塞卢举办疫情防控讲座。 应莱索托政府邀请,中国政府10人抗疫医疗专家组于9月27日至10月7日赴莱索托抗击新冠疫情开展援助。新华社发(莱索托供图)中国驻莱索托大使馆)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

2020年3月29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在老挝首都万象瓦岱国际机场走下飞机。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29日抵达老挝首都万象。 专家组还随机携带了中方捐赠的医疗、防护用品、中西药品等医疗物资。 专家组由12人组成,由云南省感染防控、重症监护、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等领域医学专家组成。 新华社发(乔凯 摄)

“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联系越来越紧密。”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德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和平福祉提出的重要倡议。 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奉献

展区全面防护、展前提前隔离、多轮核酸检测……在中国和全球展商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克服重重困难,于11月如期举办2020年,吸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超过3600家企业参展,成为疫情阴霾下全球市场的一大亮点。

这是2020年11月2日拍摄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丁婷摄

“中国通过进博会致力于扩大开放,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疫情之下,去中国无疑是最可靠的选择。” 国外展商的感言充满了中国信守诺言、行动的见证。 表示由衷的钦佩。

最重要的是简单,努力才是关键。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这是2020年7月15日拍摄的中老铁路班纳汉湄公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中铁八局供图)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经过七年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产业园区合作,从中老铁路到中欧班列,从比雷埃夫斯港到汉班托塔港,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创造了辐射各大洲、连接世界各大洋的全球经济走廊。 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已初步形成。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发展的真谛,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是2020年6月5日,满载防疫物资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西站出发,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新华社发(吕斌 摄)

“德不孤,必有邻”。 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合作迸发出强大活力。 2020年前8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贸易额达5.86万亿元。 截至2020年11月上旬,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已突破1万列,运输集装箱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 忙碌的“钢驼商队”,是危机面前各国携手并进、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表示,中国不仅谋求自身发展,而且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未来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新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新的愿景下,消除贫困、共同发展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向世界宣布,欢迎各国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持续为各国发展提供动力和机遇。 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坚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一一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阿中拉论坛成果加大援助建设力度,分享治理经验,向贫困落后宣战。 让我们共同推动包容性、包容性发展。

2020年12月30日晚,一则重磅消息迅速传遍全球: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宣布如期完成! 一个半月前,中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十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海外媒体评论称,这是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

“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 “实行保护主义就像把自己锁在黑屋子里。 它似乎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开放只会越开越大……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不畏逆风、不惧反弹,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同联合国一道坚定维护国际体系以二十国集团为核心,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力量。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于2020年12月12日在美国纽约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的截图。气候雄心峰会由联合国和相关组织发起。各国纪念《巴黎协定》五周年,进一步动员国际社会加强气候行动,推进多边进程。新华社记者 王莹 摄

“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世界是一条公共道路

后疫情时代人类将如何应对自身? 世界将走向何方? 站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初,面对各种分歧、对立和困惑,人们期待着答案。

回望四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万国宫讲台上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天堂。 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他国的动荡之上。 其他国家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

在公共卫生方面,习近平主席还特别指出:“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持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

如今,“警钟”再次在世界各地敲响:COVID-19疫情已成为全球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国际秩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发表多次重要讲话,阐明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呼吁各国要冲破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确立人类命运。 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控世界命运。 其精神主题与日内瓦演讲一脉相承,赢得了广泛认可。

2020年4月14日,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工作人员携带防疫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红外测温仪等。新华社记者彭丽君 摄

“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习近平主席始终主张坚持绿色低碳,让人与自然共存,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无论是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是扎实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还是使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实现碳减排” 2060 年之前保持中立”。 习近平主席始终着眼长远​​,带领中国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坚定前行。

“中国不仅自身绿色发展成效显着,而且还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开展合作,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摩洛哥非中合作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说。

“大道至行,天下为公”。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多次引用的中国古话。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而共生”、“和而无异”,倡导不同国家、民族的“共美与美”和“天下大学”,已成为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理念的文化基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2020年11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字仪式现场。新华社/越通社

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一些人短视、保守,鼓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一国优先论”等,试图制造更多偏见、孤立和仇恨。

四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多元和谐共处,世界才能繁荣昌盛。”

这是2019年9月6日航拍停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的中远海运银河轮。新华社发(Leftris Patcharis 摄)

蕴含东方智慧的中国话语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洞察,引起了广大热爱和平、追求进步的人们的共鸣。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表示:“中国提供了‘新可能性’,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也是一项伟大创造。”这改变了世界。”

“东风易认,春天始终是春天。” 基于日内瓦万国宫历史性演讲,我们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责任,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深刻追求,指明了历史演进的基本方向。 它必将汇聚强大文明,引领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记者:韩沫、陈山、金正

视频记者: 记者:耕耘 王其文 唐杰峰 曹培贤 于福清 陈军霞 杜阳 李晓鹏 杨牧 张乔 朱超 罗珍 陈王 宓英婷 陈杰 孙清 周锐 赵玉超 韩冲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