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越野滑雪海明威赏析(越野滑雪海明威主要内容)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14 13:09:10 525 0

心理描写答题格式

心理描写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的......心理。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扩展资料:

一、作用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二、目的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目的也是如此。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为什么海明威写了好几篇关以尼克和乔治为主人公的故事,但故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关于尼克·亚当斯的短篇文章,海明威一共写了26个,在海明威早期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以及《胜者一无所得》(1933)当中一共有18篇,其余的8篇都是海明威生前未发表之作,而关于乔治这个人物,海明威则大约写了2个,分别是《印第安营地》的乔治大叔以及《越野滑雪》里的好朋友乔治。而关于尼克·亚当斯形象系列小说按照其成长的排列如下:

《印第安人营地》(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三下枪声》

《医生夫妇》(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十个印第安人》(出自《没有女人的男人》)

《印第安人搬走了》

《世上的光》(出自《胜者一无所有》)

《拳击家》(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杀手》(出自《没有女人的男人》)

《最后一方清净地》

《过密西西比河》

《登录前夕》

《尼克背靠教堂的墙坐着》(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我躺下》(出自《没有女人的男人》)

《你们绝不会这样》(出自《胜者一无所有》)

《在异乡》(出自《没有女人的男人》)

《大双心河第一部》(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大双心河第二部》(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论写作》

《了却一段情》(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三天大风》(出自《在我们的时代》)

《度夏的人们》

《新婚之日》

《阿尔卑斯山牧歌》(出自《没有女人的男人》)

《越野滑雪》《在我们的时代》

《等了一整天》(出自《胜者一无所有》)

《两代父子》(出自《胜者一无所有》)

其实海明威所写的26篇关于尼克的短篇小说,都是围绕尼克一个人写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尼克都是同一个人,所以是有联系的,那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这些尼克没有联系呢?这是因为这些尼克系列的小说并不是以一个完整的时间顺序或成长顺序排列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说显得十分混乱,例如在海明威所写的第二篇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当中,尼克一开始是以一个意大利的士兵出现的,但后来又变成了伊利诺斯州顶峰镇的青年,随即又进而变成密歇根州的男孩、奥地利的已婚男子又是意大利的士兵,这也难怪人们会误以为这些尼克都没有联系。

但如果我们将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忽略掉,我们会发现其实尼克生活中发生的这些重大事件是可以构成一篇人生传记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少评论家会倾向于将尼克的形象作为海明威的自传来研究。尼克的形象,从童年时期面对暴力与冷漠的阴霾到青年面对战争的挣扎以及壮年的自愈尝试、对爱情的逃避还有放纵麻痹的生活,这一切都暗暗将海明威本人的部分的人生经历以及内心挣扎表露出来。

而海明威所写的两篇乔治关联性则不大,不过为什么海明威那么喜欢用乔治这个名字,大概与他厌恶使用具象写法有关,例如《印第安人营地》当中,只出现两个人名,就是尼克和乔治大叔,其他人则都没有名字,用his father、the woman、the woman‘s husband之类的,可见他厌恶具象名称。所以他继续用乔治来写,大概表示了他对具象名称的反感。

《越野滑雪》海明威高考解析是什么?

《越野滑雪》海明威高考解析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因现身今年语文高考全国1卷而备受瞩目。试卷重点考查的正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越野滑雪》就这样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这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确实树立了一个典范。

《越野滑雪》海明威的主要内容与含义

小说讲述一个叫乔治的大学生和一个叫尼克的社会青年去野外滑雪的经历,先用白描的写法勾勒他俩滑雪的过程,再写他们来到客栈饮酒小憩的场景,主要采用对白的写法,对话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酷爱滑雪,二是相约滑雪。

小说的基本情节可概括为:擅长滑雪——酷爱滑雪——相约滑雪。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精彩的对话,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小说对滑雪场景的描写十分生动,人物对话高度简洁,情节推进快速有力,在简练的语言中裁剪和隐藏了大量信息,也使小说具有比较丰富的蕴含。

越野滑雪海明威赏析(越野滑雪海明威主要内容) 第1张

名著摘抄加赏析初中

1、他就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赏析:吸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倒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就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才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

2、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就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赏析: “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就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这就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书中虽然没有写出老件轻时的快乐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这在描绘老人屋内陈设时已作暗示、

3、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就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赏析:这就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4、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赏析: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就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5、一个鱼食送下四十英寸的深处,第二个鱼食送下七十五英寸的深处,第三个和第四个鱼使分别送到了大海下面一百英寸和一百二十五英寸的地方去了。

赏析:《老人与海》产生的视觉形象,画面感很强,这与作者应用部分电影化手法就是分不开的。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特写镜头,对帆和老人的面部做了展示。近景在老人下鱼食的细节上体现最为充分:一个一个放钓丝的动作那么仔细、真切。

6、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

赏析: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这种剪接自然妥贴,他有存在的前提:这就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他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就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使的故事做到了连贯和统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7、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此时为了治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

赏析:海明威让这个老人具有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将粗陋的武器刺进鲨鱼的头颅。即使最终的结果仍就是只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鱼骨架。从老人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海明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那种灵魂的尊严。

8、“不过人不就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赏析: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就是内在的意志却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句充分表现出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扞卫了人的灵魂和尊严”──无疑这正就是海明威的价值观──被捕杀的大马林鱼的生命就是老人的牺牲品,大鱼和老人又一起成为鲨鱼的牺牲品,而鲨鱼最终会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这就是海明威式的固执的悲观主义情结的反映。如果生命意味着一场牺牲,人类只能无能为力。但就是海明威又就是极敏感与自尊的,他执意要让老人的行动具有意义,此时老人的努力虽然成了自然界的牺牲品,但老人的精神胜利了,他的精神力量超越了以往的海上生活,超越物质的结局。在这一层面上老人已然实现灵魂的和谐,不再心怀懊丧。

9、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就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就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就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简析:初一时就背过的文章,当时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读一读倒觉得乐在其中。首先两个“不必说”勾起读者兴趣,“单就是”更引人入胜。两个“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见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就是其乐无穷啊!还有后面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样也富有丰富的童年乐趣。

10、我们现在走的就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就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此时右面也就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就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就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11、但就是,和无常开玩笑,就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就是他妥当。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活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此时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就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作者也就是想告 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12、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就是一般的一瞥么?

赏析: 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就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

13、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就是一般的'一瞥么?

赏析: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此时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就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就是如此狼狈,为她(他)婉惜吧!

1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遍了牺牲的血雨。

赏析: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虽然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花朵都那样娇艳美丽,但就是又有谁会知道在她们美丽的背后有着她们无限的努力,而有的人,面对困难就会退缩,此时再回到诗中看一看明艳的花,我们就是不就是应该去学习她们奋斗的精神,她们坎坷的过去。

15、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赏析:从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告白”中,不仅可以看到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期望、渴望;从芽儿、花儿、果儿的话中,还可以侧面看出芽儿、花儿、果儿的平时生活怎样的,通常它们都默默地去奉献自己。

16、阳光空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赏析:在第二句中作者(冰心老先生)以极小的刺果为主人公,后来刺果借助阳光的力量伴随着自己的信心解放了自己的幽囚;因为借助阳光的力量和坚定胜利的信力,刺果最终穿出来了,坚固的岩石(盘石)被裂成两半了。本篇这首诗中写出刺果坚定的信念,欲话说得好正定胜邪。

海明威的越野滑雪的情节有转折吗?

-----...1936年,海明威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乞力马扎罗的雪》被称为海明威艺术...

谁知道关于“海明威”的事迹,以及这方面的赏析?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