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治类风湿)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21 13:09:13 253 0

关于药的书籍推荐

你好,关于药的书籍有《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中Yi药物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此书是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其实,我们民间很多很好用的医药偏方都是出自《本草纲目》,只是现在时过境迁,可能很多人对这些祖先流传的民间偏方可能不太了解。那么,到底有哪些好用的药方呢,这些药方若用到我们现代生活中,会不会一如既往地有神奇的功效呢,我们试一试便知。下面请看《本草纲目》精选药方以及民间珍贵偏方大全:

1、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方: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一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2、劳伤腰痛

药方:艾叶一两,炒黄的蟹壳一两,浸白酒一斤,三日后用酒涂腰部,一日2-3次,7-10天,可治多年腰痛。

3、Shen亏腰痛

药方:丝瓜籽半斤,炒黄研成粉。白酒送服,每次1钱,一日二次,服完即愈。此方还可治妇女产后腰痛。

4、坐骨神经痛

药方:食用细盐一斤,炒热后加艾叶一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5-10天。(盐可每天反复使用)。

5、颈椎痛

药方:羊骨头(生的,煮过均可)二两,砸碎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擦颈部,一日三次,一般不过15天,可以根治。

6、粉刺、祛痘

药方:土豆片敷点脸上,土豆片有消炎的功效、也可以试试伊华浓草本祛痘水。最快最简便的方法,刚长痘痘马上用隔天就好。

7、腿抽筋

药方:桑树果一两,煎一碗汤一次喝下,一日二次,5天痊愈。

8、四肢麻木

药方:老丝瓜筋一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一星期,有特效。

9、内、外痔疮

药方:大田螺每天一只,将盖去掉。放入冰片1钱,5分钟后取田螺水涂肛门,每天2次,7天痊愈,忌吃酒、辣物。

10、打针结块

药方:将土豆切成半公分厚的薄片,敷在患处,再用热毛巾捂,一日二次,一次20分钟,2-3天肿块消散。

以上就是部分介绍,希望对你能够有用。

满意请采纳。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治类风湿) 第1张

朱良春外科用药经验方湿疹

中央电视4台《中华医药》2010.3.17日晚10点播出朱良春长寿粥:

绿豆50g

薏仁50g

莲子50g

扁豆50g

大枣30g

枸杞10g

煮粥汤水的制作:

黄芪250g适量水泡20分钟,煮15分钟,沥出汤水。然后再将黄芪加2碗水煮20分钟,再加一碗水煮15分钟,两部分汤水合并用来煮粥(以上配料)。

前五味洗净入锅,加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30分钟再加入枸杞,一起再煮十分钟

以上粥量五天服用

材料是五天的量,黄芪每天的量是50克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中医自学临床参考书目(长沙名老中医彭教授为其学生开的书目)

中医自学临床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古代医书

一、临床小丛书

1.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2.陈修圆:医学三字经

3. 陈修圆:医学实在易

4. 陈修圆:时方妙用

5.李时珍:濒湖脉学

6.汪昂:医方集解

7.汪昂:本草备要

8.柯琴:伤寒来苏易

9.吴瑭:瘟病条辩

10.程钟龄:医学心悟

11.唐宗海:医学见能

12.陈士铎:辨证录

13.赵学敏:串雅

14.鲍相敖:验方新编

二、综合性著作

15.吴谦:医宗金鉴

16.张石顽:张氏医通

17.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18.张景岳:景岳全书

19.附叶天士诊治大全,陈克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4年20.附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刘盛新,人民卫生出版社,99年

三、临床单科著作

21.傅山:傅青主女科

22.陈实功:外科正宗

23.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

24.杨继洲:针灸大成

25.傅仁宇:审视瑶函

第二部分:现代医书

一、综合性著作

26.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上海科技85年

27.新编内科秘方大全,柯新桥,北京医科大学,98年

28.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单书健,中国中医药,96年,包括:外感热病、咳嗽肺胀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癫狂痫,胃痛痞满,腹泻痢疾,黄疸胁痛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关格,淋证癃闭,消渴,痹证,血证,男科,肿瘤,奇证,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22种,

2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文康,中国中医药,01,包括:汪逢春,孔伯华,肖龙友,施今墨,蒲辅周,岳美中,陈苏生,赵锡武,董建华,路志正,朱仁康,赵柄南,郭士奎,董庭瑶,陆瘦燕,承淡安,邱茂良,王伯岳,丁光迪,刘冠军,邢子亨,张子琳,张琪,邓铁涛,石筱山,何任,朱良春,许玉山,何炎啖,张梦农,张镜人,李斯炽,杨志一,姜春华,欧阳琦,刘炳凡,胡天雄,贾 ,顾伯华,魏长春,邹云翔,徐小圃,梁剑波,黄文东,程门雪,潘澄濂,罗元恺,钱伯煊,裘笑梅,颜德馨。

二、其他个人著作

30.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方剂心得十讲 .

31.朱步先: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32 .薛伯寿:蒲辅继承心得

33.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集

34蔡庄:蔡氏女科经验集

35朱贵建:赵金铎医学经验集

36彭建中:赵绍琴临证验案

37.颜德馨:医方囊秘

38.高益民: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49 .王继法:刘启庭医学经验荟萃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有治阳痿早泄的吗?

首先,你要知道不能持久的原因。不管发生什么,别有心理压力,放松放松,这事本来就是快乐的事,别当成压力和负担。

其次,平时多锻炼身体,还有专项训练,例如缩肛和提臀训练。

然后想想哪些会让自己兴奋,加点类似情趣、制服、音乐一类的,或者换一些装饰和场景。总会有对你胃口刺激到你的。

另外,事前可以喷一点奈美而,效果很不错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方:仙桔汤

[组成]仙鹤草,桔梗,乌梅炭,白槿花(即木槿花)、炒白术,广木香,炒白芍,秦艽,炒槟榔,甘草。

[功效]升清降浊,补脾敛阴,清化止泻。

[主治]慢性痢疾、结肠炎属脾虚夹湿热型慢性泄泻。症见腹胀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脉濡细。

(1)失禁不固者,加诃子肉,或石榴皮。(2)腹痛甚者,倍白芍。(3)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4)无木槿花,可代以藿香、紫苏,地锦草。

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强身强心,补脾健胃,对慢性泻痢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

伍桔梗辛苦甘平,以其辛制其肝,开其肺,以其涩去其脱,除其滑。盖肺气开则腑气通,故能治腹痛、下痢、久泻。古有《药性论》《本草经疏》《重庆堂随笔》等均载桔梗治下痢。

清代温病家柳宝诒,最喜用桔梗伍枳壳治泻痢而多方不离,以其疏畅气机,斡旋气化之用;更重于桔梗升挺肺气和排脓排痰之功。

朱老妙伍少量槟榔,一升一降,清升浊路则枢机运转如常,深得王孟英调正气、化枢机之旨。久泻或久痢多清气下流,清浊相混,运传失常,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药,但槟榔多服则泻气,较枳壳、青皮尤甚,故朱老用量少,有久病用小方、以少胜多、事半功倍之用药特色,对久泻久痢腹痛较甚,多有著效。

白槿花轻清滑利,能利能辟,拨动气机,上清肺热,下利水道,消积导滞,凉血和营,消肿排脓,止泻止痢,对清化下焦湿热颇有速效,故有消炎、退热、抗菌、通淋、止泻、止痢等功。

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且泄木制肝,缓急止痛,固脱止滑;秦艽有抗菌、消炎、镇痛和类激素之作用,能斡旋脾胃,拨动气机,助桔梗升提,大有喻氏“逆流挽舟”之意;乃与败毒散用防风、羌、独等异曲同工耳。且能祛风、通络、理湿、清热、利尿,宣通诸腑,引导湿热,直走二阴而出。

一药多功,颇合慢性肠炎脾虚湿热型之病机,诸药共奏升清降浊、通塞互用、气营兼调、补脾敛阴、清化止泻之功。

既无参芪之峻补,亦无芩连之苦降,更无硝黄之攻伐,对久病正虚,攻不胜力,清不耐清,补不能补之久泻、便溏,夹有黏液,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脉濡细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及慢性痢疾,疗效不错。

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是不是规定必须禁止使用呢?

非也,转一篇文章给你参考。

[转帖] 正确认识十八反、十九畏

附子何辜(何绍奇) 绍奇谈医:附子何辜

何绍奇

有病消渴(非糖尿病,尿崩症待排除)者来诊,思量再三,为拟清上、安中、温下方,分别以天花粉、山药、附子三味药为主药,这张处方的底子,便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的栝楼瞿麦丸(栝楼根、茯苓、山药、附子、瞿麦)。患者到了药店,立遭拒配。药师说:“附子和天花粉是反药!”我听了哭笑不得,过去只遇到过附子和半夏同用遭拒配的事,当时我就指出过,传统的“十八反”中“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是乌头,乌头与附子虽然关系密切但是却是两味药,性味主治亦不相同。如麻黄与麻黄根一样,一个辛温发汗,一个凉涩止汗,能说它们是同一味药,只是部位不同吗?

1997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为十八反平反》的文章,对“十八反”提出质疑,后来此文载在《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一书中,看来有很多读者未能看到它,我因此将其附于本文之末,一并与同道探讨。

附:《为“十八反”平反》

药有相反,其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所辑出者)。五代时韩保升《蜀本草》指出:“相反者十八种”,当为“十八反”说的蓝本。迨至金代,张元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将“十八反”以及“十九畏”编成歌诀广为流传,相沿至今。千百年来,父以传子,师以授徒,药房见有“反药”,则拒绝配药。若干有“反药”的良方被束之高阁。至于医生因用“反药”而负屈含冤者,古往今来,更不知凡几!尤有甚焉,“十八反”之外,还有“株连”:笔者一次处方中半夏与附子同用,患者去市内药店配药,药工一看,面露鄙夷地说:“医生连半夏反附子都不知道么?这应该是常识。”附子乃附生于川乌者,半夏反附子,便是因母而牵连到子了,这不是“株连”、“扩大化”是什么?

对此,我们先不妨看一看前人的论述。

处方中用反药者,首推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篇》之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芍药、甘草、蜜),甘遂和甘草同用;同书《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之赤丸(茯苓、细辛、乌头、半夏),乌头与半夏同用。

唐代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在其两部《千金方》中用反药的处方乃多达数十方,如《千金要方》卷七之风缓汤,乌头与半夏同用;大八风散,乌头与白蔹同用;卷十茯苓丸,大戟与甘草同用;卷十八大五饮丸既有人参、苦参与藜芦同用,又有甘遂、大戟、芫花与甘草同用,皆其例也。

宋代官方颁布推行的《局方》,其润体丸、乌犀丸二方皆川乌与半夏同用。陈无择《三因方》卷十四大豆汤,甘草与甘遂同用。许叔微《本事方》星附散、趁痛丸二方皆半夏与川乌同用。

金代李东垣散肿溃坚汤海藻与甘草同用。

元代朱丹溪《脉因证治》莲心散芫花与甘草同用。

明代吴昆《医方考》卷一通顶散,人参、细辛与藜芦同用。陈实功《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海藻与甘草同用(此方后来载入吴谦等编《医宗金鉴》中)。

清代余听鸿《外证医案汇编》辑录名家方案,其中瘰疬门亦有用海藻甘草者。

以上例子,不过信手拈来,汉、唐、宋、金、元、明、清皆有了,可见所谓反药也者,“古人立方,每每有之”(余听鸿语)。那么,前人于此持什么态度呢?一种意见是:既有成说,不如不用为好。如陶宏景说:“凡于旧方用药,亦有相恶相反者,如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细辛;俗方玉石散,用栝楼、干姜之类,服之乃不为害,或有将制者也,譬如寇贾辅汉,程周佐吴,大体既正,不得以私情为害。虽尔,不如不用尤良。”(原书佚,转引自《本草纲目》)。另一种意见是:贤者用得,昧者用不得。如虞抟说:“其为性相反者,各怀酷毒,如两军相敌,决不与之同队也。虽然,外有大毒之疾,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丹溪治尸瘵二十四味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谓好处在此。是盖贤者真知灼见方可用之,昧者固不可妄试以杀人也。夫用药如用兵,善用者置之死地而后成,若韩信行背水阵也;不善者徒取灭亡之祸耳,可不慎哉。”再一种是李时珍的意见,他说:“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注:这里的“相畏”,是依《本经名例》:“有毒者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与后世“十九畏”之“畏”完全不同);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他还指出:“胡冶居土治痰僻,以十枣汤加甘草、大黄,乃是痰在膈上,欲令通泄以拔去病根也。东垣李杲治颈下结核,海藻溃坚汤,加海藻;丹溪朱震亨治劳瘵莲心饮,用芫花,二方皆有甘草,皆本胡居士之意也。故陶弘景言古方亦有相恶相反,并乃不为害。非妙达精微者,不能知此理。”他的意思是说,用者能够“妙达精微”,有所“识悟”,还是可以用的,不过需要特别慎重而已。以上这三种意见,应该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