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台湾一贯道(台湾一贯道道场)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26 17:09:11 792 0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它和佛教有很大的区别,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道教和佛教别,欢迎大家阅读。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一、立论基础不同。

__以上帝 决定 创立宗教。

道教以客观 自然 开宗明义。

佛教以缘起性空、因缘果报发扬光大。

二、基本思想不同。

__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生来就有罪,相信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上帝造罪人,然后再救赎,可笑)。

道教认为,人本自然之子,理应顺应自然,少私寡欲,无思无虑,不抗拒,不排斥,不执不著的无为(不妄为,不乱为,为而不为,不为而为)思想,是道教的基本思想。

佛教认为,万有一体,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自性自度。

三、信教徒众的心态不同。

__徒贡高我慢,认为信者得度。

道教徒众谦虚退让,功成而不居(功成,名遂,身退)。

佛教徒众慈悲喜色,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信教徒众的精神风貌不同。

__徒,不辨真假,诚敬信赖。

道教人士,追根溯源,科学严谨。

佛教行者,空灵自在,智慧卓然。

五、修炼方法不同。

__徒以热情为主,通过赞叹、称颂上帝的功德,调和身心,福利社会,取悦上帝,得到上帝的就救赎。

道教徒通过打坐,打通经络,转化色身,成就道果。

佛教信众,通过诵经持咒,消除业障;通过参禅打坐,转化色身;通过慈悲喜色,普利群生;通过无私奉献,成就无上菩提。

__、道家和佛教的差异,源自各宗教创始人对宇宙人生真相(本质特征、根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理解和认识程度,源自各自的徒众们的思想、心态和理解认识程度。

但他们都被人类成为宗教,他们都能起到消除人类的不良情绪,缓解社会矛盾,释放对环境有破性的负能量的作用。

道教的概况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 传统 文化 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道教的 历史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 呼吸 、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

发端起源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 养生 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 政治 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 伦理道德 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 科技 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涵盖;《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阴阳 五行 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两汉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

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陕西咸阳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于句曲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百姓感其功德,遂改山名为“茅山”,茅氏三兄弟被称为茅山道教祖师。三茅真君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早于五斗米道的创立近300年。[3] 汉末军阀张鲁伪称其祖张陵于东汉顺帝年间,在蜀地鹤鸣山自称老君“授以正法,命为天师”,炮制其祖孙三张立教说以惑众。实际上是由被张鲁杀害的张修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4] 修行符箓咒祝、三官手书。后篡教 成功 的张鲁在汉中建立了地方割据的短暂政权。[4] 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在疾疫流行时用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发展了几十万信徒并建立三十六方来管理。张角在184年领导发动了黄巾起义,遭受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

发展成熟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和下层民间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上层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364年,上清祖师杨羲得南岳夫人魏华存授予《上清大洞真经》等天书玉册,传承上清派;同时期,葛巢甫传承灵宝派,以传授洞玄灵宝部经而得名。民间仍然传播着通俗的道教,巴蜀地区五斗米道继续发展,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得到天师道首领范长生的支持;江南地区流行帛家道、李家道和杜子恭的天师道。

北魏太武帝时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的天师——寇谦之,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去除“三张伪法”(张陵、张衡、张鲁)和礼教为原则对北朝道教进行改造,道教成为北魏国教,所以北朝历代皇帝都得临坛受道家法箓,老氏之教大行于 天下 ;南朝宋文帝时期,上清派传人陆修静吸收儒家、佛教仪式对南天师道进行改造。寇谦之和陆静修的改革,使道教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 规章制度 全面系统。南朝梁时期,茅山大宗师陶弘景继续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构建了道教神仙谱系,广大了茅山上清派,使之成为今后的道门正统。

佛教初来中土时有意和道家(道教)保持一致,而最早依傍道术而流行。佛教主要吸收道家义理与道教方术,而后在北魏僧人昙鸾亦曾从道教真人陶弘景学习“长生术”,唐代佛教禅宗思想的确立,也受到当时皇室推崇道教——老庄思想盛行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南北朝时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在北朝表现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在南朝只是《夷夏论》、《三破论》等义理争辩。同时佛道之间也相互交流,借鉴对方的教义理论。

繁荣兴盛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 措施 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晋魏时期隐流、秘传的道书,普传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积极推动道教内部改革,让道教回想黄老的辉煌时代,剔除天师道巫术迷信色彩。发展道家义理,使道教在偏离道家之后,再次对道家的回归。如果说寇谦之对道教改革未完成与彻底,那么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盛唐高道辈出,孙思邈的《千金方》推动了医药学的发展,李淳风的《乙巳占》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成玄英、李荣和王玄览的重玄学说发展了道教理论建设,茅山派宗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的《坐忘论》、《天隐子》、《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宗玄先生文集》、《道德真经广圣义》等提出的修炼方法成为内丹学先驱,道教学者对教义、修炼、斋醮及科学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的道派在理论教义和法术科仪上相互融合,以终南山少阳派(全真道前身)、茅山宗为道教主流。[3]

中晚唐和五代时期,由于战乱兵祸道教相对低迷,中晚唐的统治者延续尊本崇道政策,五代十国也有帝王信奉道教。其中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尊道最为突出,同时也采取了废除佛教的政策。此时一些道教学者为维护道教信仰而不懈努力,上清派杜光庭对老学研究、神仙学说作了总结,修订完善了斋醮科仪;全真祖师钟离权和吕洞宾的《钟吕传道集》促进了内丹学说的兴起;著名高道还有彭晓、谭峭、罗隐和韩国人金可记等。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和宋太宗为此奠定了基础。宋真宗和宋徽宗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北宋时期符箓道法兴盛,以高道众多的茅山宗实力最强盛。内丹学经过全真教的陈抟、张伯端等真人的发扬而流行,陈抟在易学、黄老、内丹三方面都颇有建树,全真道南宗祖师张伯端的《悟真篇》是修炼术上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经典。

分化合流

12世纪中原地区,不愿与金朝统治者合作的汉族士人在山东、河北建立了新道教:辅极帝君王 重阳 创立的全真道继承了钟吕二人的金丹法脉,并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特点,并逐渐包容合并了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和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南宋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与北宋基本一致,宋理宗积极推广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张继先的“正一雷法”,得到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的宠幸。另外,此时还衍生出了王文卿的神霄派、雷时中的天心派、黄舜申的清微派、宁全真的东华派和何真公的净明道等新道派。白玉蟾发展了内丹修炼,创立了先命后性、性命双修的金丹南宗。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尹志平、__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元朝统一全国后,全真道南下传教,并与金丹南宗交流丹道。两派有着共同的内丹理论渊源,陈致虚提出的“五祖七真”传承系统得到共识,元惠宗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并为一。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1277年,蒙古人册封张陵及其历代子孙为“天师”,命张宗演“领江南道教事”。茅山宗、太一道、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等符箓道派继续发展,宣扬“儒道合一”“忠孝净明”的净明道也在江西流行。1304年鞑子元成宗扶植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标志着正一道的正式建立。.

走向世俗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

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都任命道士为礼部尚书;明世宗以奉道为首务,宠信道士,热衷方术, 爱好 青词,使道教的兴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382年,明太祖设立道录司全国道教,并正式罢黜元朝授予龙虎山张氏子孙为“天师”的称号,分全真、正一两种分别管理,标志着道教由官方正式划为全真道、正一道两层次的道教。全真派隐仙张三丰强调“三教归一”,提出了筑基修性、还丹修命的内丹学。[8] 张宇初效仿全真宣扬“三教合一”,申明道统源流、整顿不良道风,竭力将内丹与符箓统为一体,但收效甚微。正一道“嗣汉真人”在民间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到了第46代正一真人张元吉,据《明史》记载:“素凶顽,至僭用乘舆器服,擅易制书。夺良家子女,逼取人财物。家置狱,前后杀四十余人,有一家三人者。事闻,宪宗怒,械元吉至京,会百官廷讯,论处死刑。

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陆西星、伍守阳发展了内丹学说,使丹道修炼走向民间。罗梦鸿融通佛道创立罗教(无为教),提出“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受其影响的各种民间宗教雨后春笋般出现。民间宗教最初基本上由道教演化而来,道教思想教义、神仙谱系、丹道法术为其吸收。道教对王阳明的心学和明末四大高僧都有很大影响,儒者林兆恩借鉴道教创立了三一教(夏教)。在文艺领域,出现了大量以神仙鬼怪为主题的神魔小说和戏曲剧目。明朝道教的神仙信仰、伦理道德、科仪方术深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供奉老君、玉帝、真武、三官、文昌、关帝、娘娘、城隍、土地等神仙的宫观祠庙星罗棋布于城镇街巷、乡村田野。

迈向近代

清朝统一全

国后接受了佛教,对道教采取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从笼络汉人的角度出发,抑制程度较为宽松,雍正是唯一优待道教的皇帝。乾隆宣布藏传佛教为国教.,将正一教主的品秩由二品降为五品,以后的清朝皇帝对正一派限制不断加强。 鸦片战争 后,国家落后衰弱,西方思潮入侵,正一道更是江河日下。清朝正一道地位很低,其中娄近垣是唯一能以著述流传后世者。

全真龙门派方丈大律师王常月祖师,提出了“戒行精严”的修道思想,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复苏。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有闵一得、刘一明、李西月、柳华阳等学者。清朝中后期,吕祖、妈祖、关帝、文昌、财神等各类民间信仰盛行,各种民间宗教也延续了明末的热潮,义和团、黄天教、红阳教、混元教等教派层出不穷。中华民国建立后,取消了正一真人封号和财政支持,新文化运动使道教思想受到极大冲击,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废存标准又沉重打击了张天师,正一教衰落得无以复加。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张陵第63代传人张恩溥遗弃正一祖庭龙虎山,随蒋潜逃台湾。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道教学者是全真龙门派居士陈撄宁,他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神仙学”理论,意在促进道教与时俱进。

重获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 法律 和政策上保证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全真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成立,道教第一次有了

统一的全国性组织。“__”时期,道教遭受极大的破坏。1980年中国道教协会重新恢复工作。道教研究得以延续,全真道“传戒”法统有所恢复,宫观得到修建,斋醮、慈善活动开展,道教重获新生。根据2010年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大约1.73亿人自称信奉道教,其中大约1200万人是明确的道教徒;还有大约2亿多人信奉祖宗神灵,大约1.41亿人信奉道教财神,大约2亿人信奉海神;大约1.45亿人相信 风水 堪舆,大约3.62亿人相信命理 相学 。根据2011年南岳 国际 道教论坛上的介绍,大陆正规的全真住观道士有近3万多人,散居道士约6万多人,登记备案的道教活动场所3万多座,其中道教宫观约9000座,还有数不胜数、难以计数的民间信仰祠庙。道教的创立史载黄帝一边打仗一边学仙,道教所用的道历,就是从黄帝纪年开始的。今(公元二零一四年)是道历4711年。老子著《道德经》,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

广泛传播

道教在明朝时期正式传入台湾。日占时期,道教备受打压,道观必须供奉佛像才能保全,很多民众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场,因此道教备受打压,道教宫观屡遭损毁,必须兼供佛像或民间神祇才能得以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且导致台湾出现“佛道一家”的景象。台湾道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道士分为红头司公和乌头司公,注重斋醮科仪。台湾当局主张民间宗教公开化,纳入道教范畴以便于管理,根据2012年台湾内政部公布的数据,台湾共有15211座登记在案的庙宇,其中道教宫观占78.3%,约有1.2万座,台湾的道教(含一贯道和民间信仰)信众超过1000万人。

香港道教在明朝开始活跃。1961年成立的道教联合会,是香港最大的道教组织。香港道教有先天道、全真道、纯阳派三大派别,供奉的神灵人气最旺的是黄大仙、吕祖、妈祖、观音。香港道教(含民间信仰)信众超过200万人。1999年澳门道教协会成立,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道教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和中南地区。道教在少数民族采取将道教信仰与本民族信仰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民族工作者统计,我国的少数民族信仰道教为主的有壮、瑶、白、苗、彝、羌、黎、土家、布依、纳西等二十余个,信众超过1000万人。道教全真派也传入日韩朝、东南亚、欧美等国,在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拥有大量的信众,全真教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道教主流。

神婆是什么

有真也有假的。真的她们的灵体属阴性,比较容易与低层次的灵体沟通。她们的专业统称为巫觋(女称为巫,而男称为觋),为人乩吉凶祸福的行为称为「扶鸾」,她们的职业细分为鸾乩、乩童、法师(与佛教的比丘、比丘尼混淆了职名)、符法师和尪姨等五种。

鸾乩的职业是是请求神明下降,然后用乩笔在沙盘上写启示警句。

乩童的职业是请神灵下降身上进行启示乩卦,降灵的活动即香港、南洋一带的「神打」,就是神灵降身之后被拳打脚踢也不倒之意,「神打」被乩童用来展示其武力权威。 以前满清的白莲教教徒,就是利用「神打」与洋人的枪炮对抗,结果给轰炸的死无全尸。白莲教教徒后来逃到港澳一带,成立了黑社会洪门,也有逃到台湾的,摇身一变而成为现在的一贯道。自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对一贯道的禁令之后,一贯道迅速扩大。到2000年,一贯道道场达3124个,仅次于道教、佛教与基督教,居台湾各宗教的第四位;教职人员2281人,信众达84.5万人。

法师又称法官,他们会一些符咒术,略通民间草药,为人驱邪治病,消灾解厄。

符法师即是会画符驱邪押煞的法师。

尪姨又称红姨,是女巫,能为亡灵做媒介、附身,通过死者与活人沟通。

台湾一贯道(台湾一贯道道场) 第1张

台湾道教的五字真经那五字

你说的是“无太佛弥勒”吧?不过那个严格的说不能算道教,那个是一贯道的五字真言。一贯道为民间宗教信仰,起源於明朝中叶,这一支信仰系统最出名的为白莲教与天理教,一贯道为最近一百年左右发展的。这个信仰系统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教义,而是扭曲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为自己的教义。

先拜无生后拜佛,无生老母是怎么回事

先拜无生后拜佛的做法是错的。因为,首先,这是台湾一贯道的做法。应当远离这样的违法组织。一贯道起源于明清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势力最大、活动最为猖獗、危害非常严重的反动会道门组织,1950年在中国大陆被铲除,其在台湾的分支到21世纪初已发展成一个宗教信仰组织。

此外,皈依我佛,不能皈依外道邪众。这也是佛法的戒律要求。认清什么是正信的佛法,还是要先从三皈五戒开始学习,佛灭度前有讲,灭度后以戒为师。楞严经关于此方面讲的很透彻。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道教是咱们中国本土的一个宗教,以“道”位最高的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防暑衍化形成。那么,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是什么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宗教文化 的角度来学习学习吧!

什么是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道教”。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据道书中的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元始天尊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事实如此,难有他论。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她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遵道贵德。故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的主要派别: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根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有妙真派(庄子休),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根据法术原理,道教可以分为上层丹鼎派和下等符箓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这也是各种道派经过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结果。

吕纯阳全真道亦称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阳于北宋末年建立的钟吕丹鼎道派。全真道建立了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其修炼要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以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经邱处机的推动而壮大了全真道。有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三丰派、金丹南宗等支派。正一道正式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鞑子册封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以扶乩巫蛊等迷信活动为主要谋生手段。

正一道士中相当一部分有家室,不住宫观,吃荤饮酒,不守戒规。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福建三一教、香港先天道、台湾一贯道、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东南亚德教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当下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着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正一道前身是五斗米道,。而后改名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正一派崇尚自然无为,故可以不住观不出家,戒律也不繁琐,只有“四不吃”以及斋日吃斋等。正一派以符箓为主,驱赶邪佞治病,在民间声望显着。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道教妙真派、、清微、上清茅山、闾山派、玄皇、淮南、凤阳府等。

清朝末年衣冠道的问题

一贯道,为中国民间秘密宗教之一。起源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明末清代。最初称为罗教,由山东人罗清所创立,之后分化各种不同教派,如先天道、天理教等,一贯道是清末才兴起的一支。其渊源可溯至清末王觉一。他借用清代秘密宗教中《佛说皇极金丹九莲证性皈真宝卷》及《开示经》中的偈语,建立“东震堂”,接续罗教道统。奉罗教主神无生老母,标榜弥勒佛三阳信仰,并以儒家为中心,主张三教合一;在形式上,夹杂着中国古老的谶纬图说;在组织上,无出家之说,而由俗家信众求道后称为道亲。进入民国后,则又加入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变成五教合一说,无论三教五教,都是扯幌子唬人之举。

依照“一贯道源流”等该教文书记载,“一贯道”这个名称开始于清德宗光绪12年(公元1886年 ),发源于山东,之后拓展至各地。为了使自身神圣化,一贯道捏造历史,称其青阳期祖师,起源于伏羲氏。又有一部分教徒称其起于达摩 。一贯道组织目前则将清代会道门头目路中一尊为白阳初祖。

一贯道教义

[编辑本段]

一贯道的中心主神是明明上帝 ,称之为“明明上帝 无量清虚 至尊至圣 三界十方 万灵真宰”,并谎称其与儒教维皇上帝(儒家六经中的天帝,‘维皇上帝’系一贯道自诗经中所借用的词汇)、佛教大日如来、道教无极圣母(即女娲,无极圣母亦属一贯道所创造之名号)等同为一。 根据一贯道的主张,认为有一个绝对的宇宙真理,但是这个绝对的真理又表现成世界五大宗教—— 儒 、 释 、 道 、 耶 (基督教)、 回(伊斯兰教),但是这五个宗教是因为处于不同文化圈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外貌,但是只有一贯道本身是“真理中的真理,神圣中的神圣”,最为“高贵”。于是,一贯道用先验性的“道”,混淆了各个宗教思想的异同,进而自抬身价,将罗教主神无生老母(明明上帝)尊为最高神,以利于其在华人圈中的传播。正因为一贯道产生于中国三教合流思潮甚嚣尘上的明清时期,它的教义也是这种合流论的产物与表现。

但是,该组织所谓的五教合一其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三教合一传统在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由民间宗教教首所捏造的谬论。其背景系明代以来正统宗教力量被削弱,由摩尼教发展而来的白莲教的地下活动刺激了中国秘密宗教的发展,罗教金丹教天理教等大小秘密宗教纷纷涌现于历史舞台。一贯道即是明清秘密宗教大规模衰亡后的唯一孑遗,其理论以中国传统的巫术图谶为基础,杂糅以道教与佛教的术语,从而变成了一股新兴宗教势力,依靠政治投机与秘密结社而发展壮大,如果说美国异端教会摩门教是基督教社会中孕育出的神秘主义怪胎,那么一贯道及其同属罗教分支的其他秘密宗教,就是中国宋元以来三教合一社会中孕育出的畸形儿。

一贯道简史

[编辑本段]

1930年,山东人张光壁任一贯道的教首,在济南设了总坛。张光壁投靠日寇当了汉奸后,将“一贯道”作为日寇侵略扩张的工具加以扶植,不明真相的百姓也纷纷入道求安。1936年,“一贯道”道徒增到数十万人,引起蒋介石的注意,后将张光壁软禁在南京,其归顺蒋介石后被释放。1939年1月,张光壁在北平市北新桥财神庙2号设立一贯道总坛。1947年,张光壁逃亡四川,后在成都暴毙。

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一贯道属于反动会道门组织,宣布予以取缔和打击。10月10日, 中共发出《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同年12月20日,中共机关报《 人民日报 》发表《坚决取缔一贯道》的社论。 1951年2月21日,中共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其中第八条规定:“利用封建 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其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上徒刑。”至此,一贯道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一蹶不振。

台湾光复后,大陆的一贯道信徒开始到台湾传道,一度获得迅速发展。但随后被台湾当局以一贯道“涉及迷信及妨害地方治安”为由,进行取缔或打击,但并未能完全阻止其进入地下活动。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对一贯道的禁令,一贯道因此获得迅速发展,影响力迅速扩大。到2000年,一贯道道场达3124个,居台湾各宗教的第四位;教职人员2281人,信众84.5万人。另设有34所学校,29所医疗机构,30个出版社,在台湾民间的影响力不可轻视。

一贯道宣传口号

[编辑本段]

当代台湾一贯道以“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敦品崇礼, 孝父母,重师道,信朋友,和相邻,改恶向善,讲明五伦八德,阐发五教圣人之奥旨,恪遵四维纲常之古礼, 洗心涤虑,借假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启发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挽世界为清平,化人心为良善,冀世界为大同”为口号。

台湾宗教与一贯道

[编辑本段]

一贯道仅在台湾及海外华人中传播,在华人信仰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一贯道与台湾道教:由于台湾道教的民俗化与巫术化,除了部分坚持道教信仰正统性的台湾道教组织,一部分道教鸾堂与庙宇已表现出与一贯道合流的趋势。

一贯道与台湾佛教:台湾佛教僧团的发展,使佛教教团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一贯道这种以杂糅各个宗教教义为幌子兜售私货的罗教后裔,佛教僧团采取了坚决抵制一贯道的措施。

一贯道与台湾基督教:基督教教会将一贯道作为异端与拜偶像者。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
    111